第12卷第3期2010年6月
安順學院學報
JOURNAL
OFANSHUN
V01.12No.3
UNIVERSITY
Jull.2010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文體特征及其英譯
曾芳萍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
南昌330022)
摘要:文章以功能文體學為基礎,從詞匯和語氣突出的角度分析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
幾時有》及其英譯,研究與詞的主題意義相關的詞匯和語氣突出形式,并研究這些突出形式的文體效應的翻譯。
關鍵詞:功能文體學;失衡;失協;突出;主題意義;《水調歌頭》
中圖分類號:H0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507(2010)03--0031--04
對于詩詞翻譯的優劣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正所謂“詩無達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為蘇軾于仕途失意、離鄉背井之時所作。當時恰逢中秋.對月抒懷.故詞中有感傷情調。然而詞的尾部卻筆鋒一轉表現出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正是這種氣而不餒、豪放樂觀的精神令這首詞千古傳誦。并有不少中外學者試圖將其譯為外文.其中國內學者林語堂、許淵沖的譯作堪稱經典。功能文體學既注重分析語言現象也注重情景語境的分析[I】.既注重內容也注重形式的分析[2]。因此.運用功能文體學對詩歌以及詩歌的英譯進行分析不無裨益。文章將根據Halliday的功能文體學來分析這首詞的詞匯和語氣的突出特征以及這些突出特征的文體效應(stylisticeffect)在這兩個譯本中的得失。
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原詞的文體突出特征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令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圃?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愚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根據功能文體學.突出的語言形式在詩歌中和詩人要表達的主題意義是部分和整體、下層和上層的關系,把兩者聯系起來就是功能文體學中的“功能”,正所謂語言功能在文體分析中起“中介”作用。語言的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結構和詞匯的實義部分來體現;語言的人際功能主要由語氣結構、情態、語調和詞匯中表達情感和態度的部分來體現;語言的謀篇功能主要由主位結構、信息結構和語篇的內部成分之間的銜接來體現[5]。張德祿認為在一個語篇中有時應該有選擇地對語篇中具有突出功能的語言特征
收稿日期:2010—04一02
加以描述和分析。突出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否定的,是偏離常規的.稱為“失協”(incongruity);另一種是肯定的,是確立一種常規的.稱為“失衡”(deflection)r“。以下將從詞匯和語氣的突出特征來分析原詞的主題意義,研究詞的主題意義是怎樣通過詞匯和語氣突出特征在語篇中得以實現的。
l
詞匯突出
在功能文體學中,詞匯突出方式包括詞匯的失衡突出模式和詞匯的失協突出模式,以下逐一用于分析原詞。
(1)詞匯失衡突出
詞匯對偶的一般功能是突出某一意義或進行意義對比。詞的下闋“悲歡離合”和“陰晴圓缺”是一對意義相似的詞匯,通過對偶的方式將人的悲歡離合、苦樂辛酸與月的陰晴圓缺、天時不定進行了意義對比。通過詞匯對偶實現的意義對比構成了詞匯的失衡.同時,詞人也高度概括出
了一個自古及今.世代皆然的事實——月既不可能長圓,
人也不可能長聚,正如月亮。一夕成環,夕夕都成塊”一樣.人生常是“聚少別離多”。詞中傳遞的這種人生哲理突出了詞人身處逆境時表現了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并體現了一定的社會意義:告誡世人要有博愛胸襟。這樣才不會因一點點的得失悲觀而縈系心懷。因韓禮德在對戈爾丁的《繼承者》進行文體分析過程中,把社會意義也看作是文本的“主題意義”.所以.“悲歡離合”和“陰晴圓缺”對偶下的失衡突出了本詞的主題意義.
(2)詞匯失協突出
詞匯失協突出模式指:第一,由詞匯的多義性形成的歧義性,以及某個或幾個詞匯項目出現在與其通常出現的情景不相適應的情景中(即非規則性);第二.由不同詞匯集(1exicalset)的詞匯交叉出現?;蛲辉~匯場的詞匯的相互代替所形成的意義轉移(semantictransference)r”.前
作者簡介:曾芳萍(1984~),女。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31?
萬方數據
者主要利用在同一情景中,詞匯的兩個或多個意義同時與情景發生關系,從而產生歧義或者意義豐富的效應。張德祿把這一手段稱為“雙關”。后者則在同一情景中運用一般是出現在不同情景中的詞匯或詞匯集。其中兩個詞匯集的項目可以相互穿插或者混合.而且兩個詞匯集所表達的意義都與情景有關。也可以是兩個詞匯集的項目同時出現,其中一個詞匯集項目的意義轉化為另一詞匯集項目的意義
等。
首先,從這首詞歸可以納出兩個詞匯集。詞的上闋中的第一詞匯集:“明月”、“青天”、“天上宮闕”、“瓊樓玉字”都表示天上的而非人間的詞匯且讓人聯想到的是美好的事物;第二詞匯集:“問”、“不知”、“欲”、“恐”幾層變化顯示了詞人的躊躇不安。本詞將一、二兩個意義不同的詞匯集的密切融合,交叉呈現,既表達了詞匯層的直接意義也表達了詞匯層的深層意義,即詞的主題意義。例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鑒于這是一首中秋詞,用“明月”開篇.直接表達了如此美好的滿月何時才會出現,自然是贊美滿月的珍貴。但是作者把提“問”放在第一句?而把行為放在第二句.表現出了設問語氣的迫切。突出了詞人面對圓月在當時情景下更加思念親人的主題意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直接意義是在樂府宮闕那里不知道今天是怎樣一個日子,而鑒于作者當時的遭遇。詞匯集一、二中的“不知”與。天上宮闕”的對比突出了作者對當今朝廷上的情況心存憂慮的主題意義;“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字”表面上是說作者本來是來自神仙境界.現在想隨風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瓊樓玉宇”中去。但又怕經受不住天上的寒冷。詞匯集一中的“瓊樓玉宇”與詞匯集二中的“欲”和“恐”的對比突出了作者想回到朝廷中去.為國效力,但又怕黨爭激烈,難以容身。綜上所述,本詞利用意義不同的兩個詞匯集相互混合和交叉所形成的突出手段,對語篇的主題意義的突出產生了強化效果。
又如,“高處”一詞既可以表示仙境,也可以表示京城。這種前景化的歧義現象就是“雙關”。雙關這種詞匯的失協突出方式產生了豐富文體意義的效應?!案咛帯眲撛炝艘环N仙境美好的情景,但這一情景是一種“非現實”的情景。用以比喻他的“仕途”,這一手段充分地突出了作者對他政治上一度失意的感慨。
再有,“瓊樓玉宇”與下闋中“朱閣”、“綺戶”兩個不同詞匯集相對照.前者描繪“天上”.后者描寫“人間”,詞人從寫月亮到寫月下之人,自然地過渡到個人思親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突出表現了上下闋主題意義的轉折。
2語氣突出
語氣表達語言的言語功能,言語功能包括四大類:陳述、提問、提供和命令。每一種語氣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例如.陳述句主要用于做陳述.提供信息;疑問句用于提出問題.索取信息[8】。詞中除了三句反詰句。其它都是陳述句。那么,本詞主要是用陳述句來提供信息。而反詰句在詞中的作用是什么呢?張德祿認為反詰句是不需要回答的問句.其功能與陳述句相同,并且.除了具有陳述功能
?32?
?
萬方數據
外。還具有使文章的重點突出、加強語氣等文體效應。他還認為反詰句是一種“語法喻化”(grammatical
metaphor)
形式。涉及語言形式的典型意義的轉化,因此不僅僅只表達一種言語功能.所以容易造成語氣的不確定性。并把它歸類為語氣的失協突出。以下將一一分析詞中反詰句構成的語氣失協形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對天的提問。這個反詰句給讀者提供的信息是中秋之夜即有明月。然而詞人還對
此作問,明知故問,問得讓人深省。從而,在明月美好、清輝的襯托下。突出了詞人對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和兄弟不能相見的傷感。而作者把這種傷感的情緒寄于圓月浪漫的情景下.突出了詞人豪放、樂觀的人生態度;“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作者對天上是什么年代進行提問,而月亮東升西落是自然規律,不會因為圓月就有什么年代之別,這個反詰句給我們傳遞的信息是天上不會像塵世一樣紛紛擾擾,突出地表達了詞人感嘆朝廷政治氣候的變化無常;“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是對月亮發問。給讀者陳述的信息是月亮對人們沒有怨恨.就不應在人們別離時呈現的那么美滿。反詰的語氣增強了詞人怨月的情緒.雖然怨得無道,但卻極能傳達深情,突出了思親之情的主題意義。
以上分析可知。作者用三處反詰句而非陳述句給讀者提供了信息。構成了語氣的不確定性,造成了語氣的失協突出,突出了詞的主題意義。
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文體突出特征的英譯分
析
上文從詞匯和語氣兩方面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的文體突出特征進行了分析,說明了這些文體突出形式能有效的突出詞的主題意義。具有很強的文體效應。下文將分析兩個譯本中文體突出特征的譯文能否保持原詞的文體效應以及能否實現原文和譯文意義上的對等。也就是在功能文體學理論的關照下分析兩個譯文的孰優孰
劣。
l詞匯突出形式的美譯分析
基于文章的第三部分?,F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英譯文.(林語堂和許淵沖兩大學者的英譯文。以下簡稱為林譯和許譯).從詞匯失衡和詞匯失協兩個方面對詞匯突出形式的英譯進行分析。
(1)詞匯失衡
表1.
譯者悲歡離合
陰晴圓缺
l林語堂meetand
\
saygoodbye
wax,wane
l
許淵沖
sorl'ow
and
joy,part
or
meet
bright
or
dim,wax
or
wanel
原詞中“悲歡離合”和“陰晴圓缺”通過對偶的方式進行了意義的對比.實現了詞匯的失衡突出。如上文所述.這種突出形式突出了詞人要表達的主題。以下將分析相應的譯文是否具有同樣的文體價值。從表l中可看出,在對“悲歡離合”和。陰晴圓缺”四字對稱結構處理上.林譯采取了歸化譯法只譯出了“離合”。圓缺”而未譯出。悲歡”
“陰晴”.而許譯則采用了異化的譯法對稱地譯出了全部詞匯,從功能文體學的角度看,后者更能再現原詞“悲歡離合”與“陰晴圓缺”對偶下的詞匯失衡,實現了譯文和原
文相同的文體價值,突出詞人要表達的主題意義——用變
幻不拘的宇宙規律,說明人間合少離多的自古已然的事實.
(2)詞匯失協
表2.詞匯集一
譯者明月
青天
天上宮網
瓊樓玉字
林語堂
m00n
blueskycelestialsphereadeandcrystalmansion
許淵沖
bright
moon
sky
palace
on
high
crystalpalace
表3.詞匯集二
譯者問
不知
欲
恐
林語堂
askofdon’tknowwant
fear許淵沖
ask
don’tknow
would
fear
原詞詞匯集一和詞匯集二兩個意義不同的詞匯集的混合與交叉使用造成了詞匯的失協突出。突出了詞人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在外為官,被貶在外為官的不得意的人生處境,及中秋佳節對親人的倍加思念,也突出了詞人面對這種境況表現出的積極人生態度。以下將分析兩個詞匯集的哪個譯文更全面地傳遞了原文的意義。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林譯將“明月”處理為“moon”。而詞中“明月”是指中秋滿月,這個美麗的景觀常被用做各種意境和情緒的描寫中。因此,
“moon”顯然不如許譯的“bright
moon"能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的中秋氛圍。并與第二詞匯集所表達的意義形成鮮明的對比以反襯出詞人在這中秋滿月象征團圓的日子里憶起了苦樂相依卻山水相隔的弟弟,突出了詞中望月懷人的主題。
表2中的“青天”也稱青冥,指藍色的天空。但在這首詞中“青天”只是漢語的習慣表達以及詞的音節上的需要。而并非表示藍天.因為晚上我們不可能看到藍色的天空.文章認為林譯“bluesky”的處理稍有不妥.而許譯。sky"更能保持原詞漢語的習慣表達.見月問天。突出了詞人政治失意后人世和出世的矛盾心理。
表3中的“歸去”可謂語帶雙關,一方面是文章說我想隨風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瓊樓玉宇”中去.但又怕經受不住天上的寒冷。另一方面是就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又怕黨爭激烈。難以容身。認為林譯“flyhome”就不如許譯模糊地譯為“fly”.后者保持了原詞的雙關意義,實現原文和譯文的文體效應等值。
至于文章第三部分提到的“高處”這個詞匯的失協突出.兩個譯者都把它譯成了形容詞短語.而原文中。高處”是表示地點的副詞。結果?!埃樱希瑁椋纾琛焙汀埃簦希希瑁椋纾琛倍疾荒芟駶h語“高處”那樣表現出一語雙關——既可以表示仙境又可以表示京城。因此.譯文失去了原詞。雙關”這種情景化的歧義現象.削落了其文體意義,不能像原文那些突出作者對仕途失意的感慨。
通過以上分析.就詞匯突出形式的英譯而言,文章認為林譯比許譯更能保持原詞的主題意義的傳遞。更能實現原文和譯文意義的對等。
萬方數據
2語氣突出形式的英譯分析
表4.
譯者
明月幾時有
今夕是何年
何事長向別時圓
the
Whydoessheshine
How
rare
moon,
What
name
thisfes-
株語堂
upon
our
parting,re-
so
roundand
clear?。簦椋觯澹睿椋纾瑁簦纾铮澹螅猓??
unionsdeny?
……what
time
of
Whythenwhenpeo?
Howlong
willthe
許淵沖
year
itwouldbe
tO-
pie
part
issheoftfull
bright
moon
appear?
night……
andbright?
原詞的三個反詰句都是有動因的突出。即與文本的主題意義密切相關,它們可謂是層層遞進,鋪展詞篇。從功
能文體學的角度看.正是這三句設問語氣突出將全詞連貫起來。開頭四句接連問天問年,仿視屈原的《天問)體,起得奇逸。所以這首詞被許多評論家認為是詞中之‘天問)。由上表4可見。林譯把“明月幾時有”譯成了感嘆句。從意譯的角度看.感嘆旬表達了中秋明月的珍貴,是可取的。但是原詞用設問句而非感嘆旬,就說明這里不僅僅是贊美月夜之美.還表達了作者在他當時的處境下望見圓月思念親人的深層意義。因此,譯文放棄使用設問語氣而譯為感嘆語氣。不管在形式上還是功能上都相去甚遠。另外。許譯將“今夕是何年”譯為I
don’tknowwhat
time
of
year/Itwouldbetonightinthepalaceon
high,顯而易
見.譯文不是個完整的設問句。而只是小句內部的疑問。這一點和林譯把“明月幾時有”譯成了感嘆句一樣會導致整首詞《天問》體風格的改變。文體風格的改變意味著文體效應的改變,而譯文文體效應的翻譯優劣對突出詞的主題意義至關重要。、因此.兩個譯文在語氣突出特征的英譯上都稍有削弱詞的主題意義的表現力度,從而削弱了原文和譯文意義的對等。
結語
從以上在功能文體學詞匯和語氣的文體突出形式方面對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及其兩個英譯文的分析,可以看出Halliday功能文體學中的文體突出特征能有效地解讀中國古詩詞,并說明一個成功的譯文應該再現原文所具有的文體效應以期達到原文和譯文在意義上的對等。
參考文獻:
[1]張德祿?韓禮德功能文體學理論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9,(1):44—50.
[2]王瑾?內容與形式t功能文體學觀熙下的古詩莢譯[j].四J1l外語學院學報,2004,(3):103—107.
[3]申丹?有關功能文體擘的幾點思考[J].上海外國語學撫,
1997,(5)12—8.
[-4]e壯辟,朱永生等?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張德橡?功能文體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61林語堂?林語堂中英時熙叢書[M].天津t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7]許淵沖?唐宋詞一百首[M].香港t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1991.
[8]Geoff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2000.
?33
?
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AnalysisofPreludeto
WaterMelody
anditsEnglishVersions
?-----------——FromthePerspectiveofStylisticProminence
ZengFangping
(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22,Jiangxi,China)
Abstract:Thispaper,based
on
functionalstylistics,aims
to
analyzeSuShi’Spoemprelude
to
to
water
melodyanditstwoEnglishversionsfromtheangleoftheprominenceoflexisandmood,andprominentformsoflexisandmoodrelated
to
studythe
thematicmeaningandthetranslationofitsstylisticeffect.
to
Keywords:functionalstylistics;deflection;incongruity;prominence;thematicmeaning;preludewatermelody
(責任編輯:鄭朝彬)
(上接第25頁)中都會經歷的,但這種極限境遇中所表現的人生主題卻具有普遍性。觀眾正是通過推導的方法來思考和理解劇中人物所面臨的,也是自己曾經或即將面臨的處境。于是觀眾便深刻體會到了與劇中人物非常相似的境遇,從而引發對自身處境的思考。每個“自我”總是生活在與他人的關系中。被編織在周圍的環境里。面對這樣的境遇,在薩特看來。選擇是唯一的出路。他十分強調“行動”的重要性。在他看來.人是不受上帝主宰的完全自由的主體。人擁有精神上的絕對自由以及追求自由的絕對權力.自由的含義就是自主選擇。人的一切行為都由自我的主觀意志決定,人必須通過勇敢的選擇,勇敢的行動來證實自我。只有行動才能造就人的本質,只想不做。寄希望于他人的諒解和拯救,是一種自我欺騙.其結果只能是永陷地獄,永陷痛苦的深淵,成為一個活死人。薩特的哲學思想強調了個體的自由創造性、主觀能動性,把人的存在歸結為自主的選擇和創造。有助于人為獲得有價值的本質而作出主觀上的努力。成為人生道路上的動力。
薩特是一位善于思辨的哲學大師。也是一位善于將深刻的哲理與生活狀態、與文學創作相結合的文學大師。他將存在主義哲理與現實生活狀態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
通過文學的形式詮釋了現代思維內容。通過對《禁閉》哲理內涵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薩特正是通過戲劇中具有普遍意義的能表現人類共同面臨的處境,再現了人類的生存狀態,引導人們思考生命的價值。薩特的戲劇實際上是對他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的詮釋,是一種形象化的存在主義。正是借助于“境遇劇”這種文學形式.薩特實現了哲學與文學的有機結合。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依托文學創作而得以廣泛傳播,文學創作也憑借哲學思考得到升華,從而形成了其藝術創作的獨特風格。
參考文獻:
[1](法)薩特?薩特文集第七卷[M].沈志明、艾珉主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459.
[2](英)馬丁?艾思林?戲劇剖析[M].婉率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14.
[3][4]馬漢文?西方后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M].哈爾濱t黑龍江大學出版社,Z007{153.152.
[5]鄭克魯?外因文學吏(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59.
OnSartre’SPhilosophicalImplicationsofSituationDramafromHisNoExit
WengYU
(TheChineseDepartmentofAnshunCollege,Anshun,561000,Guizhou,China)
Abstract:Situationdramais
a
special
vector
ofSartre’Sphilosophy,whoisgood
are
at
expressinghisdeep
philosophicalthoughtsthroughsituationdramas.ThereuniquecircumstancesinSartre’situationdra-
mas,andinhisfamouswork,NoExit,heexpressedimplications.
a
situationfullofrealisticmeaningsandphilosophical
Keywords:Sartre;Situationdrama;PhilosophicalImplications
(責任編輯:顏建華)
?34?
萬方數據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文體特征及其英譯
作者:作者單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曾芳萍, Zeng Fangping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南昌330022安順學院學報
JOURNAL OF ANSHUN COLLEGE2010,12(3)
參考文獻(8條)
1.Geoff Thompson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20002.許淵沖 唐宋詞一百首 19913.林語堂 林語堂中英時照叢書 20024.張德祿 功能文體學 1998
5.胡壯麟;朱永生 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 20086.申丹 有關功能文體擘的幾點思考 1997(05)
7.王瑾 內容與形式:功能文體學觀照下的古詩英譯[期刊論文]-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4(03)8.張德祿 韓禮德功能文體學理論述評 1999(01)
本文鏈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assfgdzkxxxb201003010.aspx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