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55n5d"></form>
    <form id="55n5d"></form> <noframes id="55n5d">

    <em id="55n5d"><address id="55n5d"></address></em>

        <form id="55n5d"></form>

        [懷斯曼生存手冊]《懷斯曼生存手冊》3

        法均類似。

        盡管許多植物的莖木質化程度十分高,不過有些草本植物的嫩莖還是可以食用的。如果它們十分柔嫩多汁,剝去帶刺的外皮后煮。有些的莖髓富含營養,吃起來有甜味,一般較老的會有。這時應將莖剖開,從而便于掏出莖髓。

        莖的營養成分一般沒有根、嫩枝、嫩葉豐富,因此作為最后的食物,可以留作他用。纖維類莖,外皮質地與許多帶刺的蕁麻莖皮差不多,可以用來捻繩。

        1.好國王亨利:莖干有刺,高達60厘米,暗綠色的三角形葉子,有時會變紅。頂端輪生花序上著生綠色小花,常生長在野外荒地。葉和嫩莖可以生吃,或者像菠菜一樣煮著吃;食用前剝去有刺的莖皮。

        2.灰菜或藜:莖干有刺,高達1米,莖常為紅色。暗綠色、粗糙的卵形到梭形葉,葉緣有齒,稍有缺刻,微小的綠色穗狀花序?;牡刂谐R?。食用方法類似菠菜,嫩葉可以食用。

        3.繁縷:蔓生,高達30厘米,主莖上有一行絨毛。卵形葉對生,莖的頂端著生白色的五瓣花。在荒地中比較常見,煮熟后嫩葉味道鮮美。

        4.水田芹:通常在流動的淺水中大量群生。葉片呈亮綠色,對生,頂端著生有白色四瓣小花。其葉和莖都可生吃,但最好煮熟再吃,尤其在水面不太干凈時。

        5.柳蘭:生長在森林的空曠荒地及多巖地區。高達米,葉片狹長梭形,對生。莖頂端輪生淡紫紅色的四瓣花。嫩葉、花和嫩莖都可生吃,但最好煮熟。成熟的莖內有很甜的髓汁。

        6.歐洲沒藥草:有甜味,高達1.5米,莖略帶紫色,有微小絨毛。羽狀葉,葉腋處著生傘形花序,白色小花。生長在歐洲的森林曠野地帶及多巖地區———對于歐洲沒藥草別猶豫,其根莖葉味同濃烈的大茴香 子,可煮熟后食用。

        可食用植物(3)

        第141頁

        7.野芝麻:個頭比刺蕁麻要小,心形葉,對生,無刺毛。葉腋處輪生白色或微紫色花。食用方法同繁縷一樣。

        8.刺蕁麻:常年廣為分布。尋找葉緣有齒,狹小、卵形、有刺毛的葉子,花穗綠色的??梢圆杉勖缁蚋?5-20厘米的植株作食物。至少要煮6分鐘,以破壞絨毛中含有的蟻酸。葉片可晾干保存;莖皮剝下后可以搓繩。

        9.車前草:常見,各地皆有分布。長葉車前草具有梭形長葉,花穗比大車前草要短,性喜干燥??砂凑沾筌嚽安莸姆椒ㄊ秤?。

        10.鹿角車前草:植株較小,星形。葉子狹長、粗糙?;ㄋ胼^短。生長在干涸的沙地及多巖石的地區,經??拷_?。食用方法參照大車前草。

        11大車前草:寬闊的卵形葉,顯著的穗狀花序,較長,花微小,黃綠色或棕色,類似菠菜。多生長在野外的多草荒地。嫩葉味道苦澀,像菠菜一樣烹制;汁液可用于涂抹傷口,或整株煎熬,用來治療胸悶。

        花朵

        有些植物的花可以食用,如酸橙、椴木、玫瑰、啤酒花、接骨木、櫻草和甘菊等。但植物開花是季節性的,同其他部分相比營養成分少得多。有些花可用來沏茶或治病。

        1.香根莎草:高達1.5米,三棱形莖,輪生長矛狀葉子,頂端簇生叉狀黃褐色花頭,結果后逐漸變黃;生長在各地的淺水中。剝皮后煮熟其堅硬的塊根,或者將塊根晾干碾成粉,可替代咖啡。

        2.香蒲:高達2-5米。狹長葉淺灰色,莖頂端生有突出的茶褐色花頭;生長于淡水的淺水域中。根部和莖都可以生吃,嫩葉可以像菠菜一樣食用,嫩莖,可以像蘆筍一樣食用?;ǚ刍旌显谒芍瞥擅鎴F,然后放在鐵架子或用棍子跳起來燒烤后食用。。

        3.蘆葦:高達4米,灰綠色葉子,高桿的頂端生有絮狀花序,棕色或略帶紫色。廣泛生長在淡水的淺水中。蘆根可食用,剖開后可榨出富含糖分的粘液。

        4.開花燈心草:高可達1.5米,帶狀三角形長葉,基生?;ㄇo的頂端長有粉紅色的三瓣花。廣泛生長在歐亞大陸的淡水流域。剝皮后,塊根可煮熟食用。

        5.歐洲蕨:幾乎隨處可見,常常大群簇生。老的腹葉有毒;嫩莖的頂部可以食用,味道不錯。將羊毛狀的部分除去,然后煮半個小時。少吃。根部可以煮或著烤著吃。

        10.菖蒲:高達1.3米,三棱形莖,波形狹長的葉,莖上生長著指狀花序。生長在淡水附近。塊根芳香刺鼻,切成薄片后,煮沸熬出糖漿。

        野外會有許多類似常見蔬菜的野菜。它們的氣味有助于識別。野菜晾干后很易保存———但不可直接暴曬,否則會喪失基本的油質。

        6.艾菊:高達90厘米,羽狀葉,為暗綠色。鈕扣狀花序,為亮黃色,廣泛生長在野草地中。氣味芬芳濃郁,葉片稍微苦澀、辛辣。少量用作調料,大量食用可能會中毒;葉和花晾干后可沏茶。艾菊的特殊芳香可以驅趕蚊蟲。

        7.牛至:唇形科牛至屬眾多野生植物之一。高約60厘米,卵形小葉,。頂端簇生著淡紫色的小花。生長在歐亞大陸溫暖干燥的草地中,各地都有引進的。葉子燜燒后會有甜味,汁液可以治療咳嗽和消化不良,咀嚼葉子可以減輕牙疼。

        8.熊蔥:是野蒜屬家族成員之一,葉脈條形,葉片寬大肥厚,亮綠色,類似鈴蘭。頂端簇生星狀花朵,白色。生長在歐亞大陸森林地區,有濃烈刺鼻的蒜味??捎米飨懔?。

        9.琉璃苣:圓莖,有絨毛,高約30-60厘米,卵圓形葉片,藍色星形花,有黃瓜氣味。生長在歐亞大陸的野外荒地。所有部分皆可生吃,也可煮熟食用。煎熬后,可以治療發熱等病癥。烹燒時莖部會析出鹽分。

        11.野當歸:高約1.5厘米,莖中空,部分有髓汁。對生葉序,邊緣有齒的小葉,紫色。頂生復傘形花序,小花,綠色、白色和粉紅色。生長在陰暗的草地或森林地區。煮熟后,芳香的根莖葉皆可食用。煎熬后,可治療感冒,外用可治肌肉僵硬。不要把它與毒芹相混淆。

        根與塊根

        在求生食用,它們的價值十分珍貴。它們營養物質含量很高,尤其是淀粉。如果懷疑被污染了,要徹底煮熟。

        1.拳參或結結草:平均高為30-60厘米,狹長的三角形葉子,細長的花穗,白或粉紅色,生長在荒草中及林區,在極北地區也有分布。根部要浸泡才能除去苦澀味,然后燒烤后食用。

        2.春美草:平均高為15-30厘米,卵形長葉,對生,白或粉紅色小花;挖出塊根,剝皮后煮熟食用,嫩葉也可以食用,富含維生素  A  和  C。

        3.銀委陵菜:體小,匍生,葉序上對生著小葉,背部呈銀白色。細長的花莖頂端著生單朵黃色五瓣花,多生長在潮濕地帶。肉質根可以生吃,但是最好煮熟后食用。葉片浸液后外敷可以治療痔瘡,內服可以治療消化不良。

        4.野豌豆或甘草根:匍生,高約30-60厘米,卵形小葉,對生,淡黃綠色花朵;生長在在草地、灌木叢和沙地中。根部可以生吃,煮熟后味道類似胡蘿卜。

        5.野防風草:多毛,氣味刺鼻,平均高1米。齒形的葉子,頂端簇生復傘形花序,黃色小花。生長在荒野的草叢當中。根可以生吃或煮熟后食用。

        6.聚合草:粗糙,絨毛多,高達1米。梭形葉,包著莖,米黃色或紫紅色的鐘形花。生長在潮濕陰涼的溝渠邊。根可以生吃或煮熟后食用,其他部分可以藥用(參見健康部分的天然草藥)。不要同毛地黃相混淆?! 〉?45頁

        7.婆羅門參:生長在歐洲,紫色花,根部長而且肥厚,可以作為蔬菜。平均高60-90厘米,長葉,片包莖,頂生較大的獨立的,類似蒲公英的花朵。生長在干燥的荒地中,嫩葉可以煮熟后食用。

        8.羅絲草:多毛,植株較低,花朵為淺玫瑰紅色,黃色的肉質根可生食或烹煮,生長在北美的苔原地區。注意:有些羅絲草有毒。

        秋冬交接時,植物根部所含的淀粉最多。在春季,有些根中的淀粉會轉化成糖從而維持其生長。有些可食用的根,直徑達幾厘米,長約一米多。塊根是根部的特殊貯藏器官,多肉質且膨大,可以維持很長時間。另外不要忽略可食用的球莖,如洋蔥等———不過要小心,有些球莖有毒,包括北美的一種似鴉蒜的棋盤花。

        許多種塊根烤熟后味道更佳。先煮使之變軟,然后放在火邊燒烤。有些的,包括蒲公英和香根莎草的根莖烤干碾碎后是咖啡的很好替代品。還有些,如水芋,可碾成粉,作為面粉食用。

        聚合草的根尤為有用。它的淀粉含量很高,煮熟后同鍛石膏一樣堅硬,可用作理想的骨折“石膏”夾板。=

        1.虎眼萬年青或七瓣蓮:平均高為10-30厘米,草狀的葉包莖。從根部長出白色的細長中脈,頂端為白色六瓣花,每片花瓣上有條綠色的帶子;生長在生長在野外的草地。根生吃有毒,必須徹底煮熟。其他部分都不能食用。

        2.鴉蒜:分布廣泛,具有特殊的氣味,很容易識別,細長草狀葉,基生,頂生著球狀花序,成簇的六瓣花,粉紅色、淡紫紅色或白色。球莖可食,有時深達25厘米。

        3.斑葉阿若母或延齡草:高約15-40厘米,葉子呈暗綠色,箭狀,葉上有時長有黑色的斑點。紫色的指狀花,外包一淺色的葉狀兜帽;里面長有紅色漿果。生長在歐亞大陸的樹林陰涼的地方。根部生吃有毒,必須煮熟,其他部分均不可食用。

        4.苞狀兩型豆:生長在北美的潮濕地區,對生,藤狀細莖,淡綠色卵形葉,淡紫色到白色的花朵。取出地下棕色果莢里的果仁,煮熟食用。

        5.野豆:較小,藤本莖,卵形葉,頂端漸尖,淺綠色小葉,栗色到棕色花朵,生長在北美的潮濕樹林地區。小塊根剝皮,烤熟或煮熟食用。

        6.朝鮮薊:形狀像向日葵,莖桿較高,有毛,卵形的葉大而粗糙,園盤形黃色花序,。生長在北美的野外,后被引進到各地。塊根烹煮后美味無比。不用剝皮,否則營養成分就會損失。

        第147頁

        水生和生長在水邊的根

        7.水芋:較小,長桿,心形葉,黃紅色花穗從葉狀淡綠色佛焰苞中長出,有紅色的漿果,總是依水而生。根部生吃有毒,必須煮熟,其他部分不能食用。

        8.慈菇:水生,平均高30-90厘米。大葉,形狀多樣,尖箭形到圓梭形不等,有時水下長有帶狀葉。三個花瓣,呈心形,總是依水而生。塊根可以生吃,但煮熟后味道更佳。

        9.菱角:水生,菱形浮葉,生長在水下,羽狀分裂,廣泛生長在歐亞大陸的淡水中。堅果呈灰色,2-5厘米,有兩個角,生吃或煮熟后食用。

        最好將所有可食用的根先煮熟,然后再食用,因為有些根生吃有毒,這包括人們熟悉的熱帶木薯和芋頭,還包括許多溫帶的。多數根也只有煮到變軟后才更適合食用。先在清水中洗凈,然后煮到變軟即可食用。有些類似馬鈴薯的塊根,外皮附近包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不要剝皮。先切成片狀,熟得更快一些。用尖棍子測試是否熟透,如果很容易刺破,就可以食用了。

        水果

        叢夏季開始,求生者的主要食物來源逐漸就變成野水果和堅果了,它們多數是耕培品種果樹的野生近親,外形也很類似。有的分布甚廣,甚至能在偏遠北方的苔原地區生存。

        1.小檗:生長在灌木叢林及干燥地帶,高3米,卵形葉,黃花,莖上輪生著三個尖的刺。亮紅色的漿果酸味刺鼻,維生素C含量較高。

        2.野玫瑰:生長在多數的溫帶地區,外形類似花園中含苞待放的玫瑰。莖上有刺,白色或粉紅色的花。成熟的果實為亮紅色,是所有漿果中維生素C含量最豐富的。咀嚼果實吸取果汁,或者搗碎后煮,熬成糖漿。

        3.懸鉤子或野生黑莓:廣泛生長在灌木叢林及野外的荒山之中;葉有齒,白色花,有時呈淡紫紅色,莖上長有倒刺果實成熟時呈紫黑色,味道甘甜可口。所有的果實都可以生吃。有倒刺的莖可用來從地洞中鉤出多毛的野兔。

        4.露莓:類似黑莓,但果實更小,籽粒也較少。

        5.泡草莓:較小匍生,生長在樹林草地之中。果實類似栽培的草莓。翻開葉片后,就可以找道鮮嫩甘甜的漿果。有些生長在高山上。漿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新鮮的洗凈后生吃最佳。

        第149頁

        6.山楂:有刺小灌木,生長在灌木叢林及野外的荒地,羽狀葉,深缺口,花枝上簇生白色或淡粉紅色的小花,在秋季長出亮紅色的漿果。果肉酸甜,呈米黃色,可以生吃。嫩莖的頂端也可以食用。7.海棠果:有刺的小灌木,生長在灌木叢或樹林中,卵形葉,邊緣有齒,下垂,花枝為棕紅色,頂端著生白色、紅色或淡紫色的花。果實類似小蘋果,但較為苦澀??梢郧谐杀∑?,晾干貯存。這種黃綠色(有時變紅)的海棠果富含果膠,過多食用會導致腹瀉,最好與其他水果一起烹制。

        8.野櫻桃:廣泛生長在叢林地區,高達24米,淡綠色到紅色的小葉。樹皮通常為棕紅色,有亮澤。白色或粉紅色的花。根據種類不同,果實呈紅或黑色;有些果實有酸味。

        9.黑刺李:大型的灌木,高4米,嫩枝呈黑褐色,有長刺,葉卵形,花白色。生長在歐亞大陸的灌木叢林中,藍褐色的小漿果,酸味很濃,煮沸后冷卻即可制成果凍。

        水果可以提供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尤其富含維生素A、B2  和C,它們也是動物和鳥類最為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因此,能夠找到野果的地方,也就會發現動物的蹤跡。 第150頁 ?。焙停舶W洲越桔類、蔓越橘、越橘和黑果越桔:廣泛生長在北半球溫帶地區的沼澤和苔原地區,,有時在森林地區也有生長,種類繁多,但都屬于木本的灌木,卵形的小葉,小球狀花,呈白色到粉紅色或綠色。蔓越橘類多生長在潮濕的沼澤地帶,越是接近沼澤,長勢越好。高山莢(圖2)生長在山間的荒野。球形漿果,有的呈褐色(圖1歐洲越桔),有的呈深藍色(黑果越桔)或桔紅色(蔓越橘)、紅色(越橘),生吃或烹煮,也可晾干貯存。木質的莖是很好的燃料。

        3.美國稠李:北美的灌木,高2.4米,一般較矮。梭形的角質葉,葉緣有齒。五瓣花,白色或粉紅色;多生長在森林或沼澤地帶。紅色、絳紫色或黑色的球果輪生在果柄上??梢陨?、晾干或者制成果凍。小心不要同有毒的鼠李混淆。

        4.歐洲接骨木:生長在灌木叢林中,高達7米,卵形葉有齒,前端漸尖,復傘形花序上簇生著白色小花。成簇生長的球形紫黑色漿果,最好煮沸后,制成糖漿。接骨木屬還有許多類似的品種,果實均可食用,但是不要食用有紅色漿果的小接骨木類,它們可能有毒。

        5.杜松:生長在高山及北半球地區,木質灌木,高達

        5米或倒臥生長,有灰綠色的針形葉;嫩的綠果有毒;成熟果實深黑色,最好同   其他果實一起烹制。

        6.歐洲花楸:在森林及多巖地區很常見,高15米,樹皮呈灰色,光滑。對生復葉,邊緣有小齒,白色花。簇生小果,成熟時呈桔紅色,可以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酸味,煮沸后可以制成果凍。

        7.野桑樹:一般高6-20米,卵形葉,有時有深裂口。柔荑花序著生在葉腋部,漿果呈紅色或黑色,像大黑莓一樣,可以生吃。廣泛生長在溫帶多林地區。

        8.野葡萄:蔓生,向高處生長,心形大葉,有較大的裂口。綠色花,成串漿果,成熟時呈亮紫色。廣泛生長在溫帶地區。嫩葉也煮熟后可食用。

        果實貯存:

        新鮮漿果采摘后很快就會變質,不過制成果凍后,就可以保存。多數的果實含有果膠,在煮沸冷卻后很容易形成果凍。

        果凍制法:先將漿果煮熟,然后用溫火直到成糊狀。有些果實果膠量含少,可額外加一些富含果膠的漿果,如海棠果等。煮熟也殺菌。緩慢冷卻,保持干凈。如果可能,貯存在密閉容器中最佳。

        有些漿果可以晾干保存,這可能要一周到十天。把一層果實鋪在布上,但不要直接在陽光下暴曬,避免任何濕氣———雨水或露水。

        堅果

        1.松樹類:常見的裸子植物。常綠的針形葉,簇生于短枝上;生長在多數的溫帶及其北部地區。成熟的松果中有種子,可以生吃,不過烤熟后更香,也便于貯存。嫩松果煮熟后也可食用,嫩葉和樹皮也能食用。

        2.核桃:高達30米,對生復葉,狹長小葉,多齒,樹皮多皺褶。成熟的堅果呈棕褐色,外包綠色厚皮。生長在溫帶地區。一棵樹可結核桃58公斤,每公斤核桃果實含有6600卡路里的熱量,含18%的蛋白質,60%的脂肪。

        3.灰胡桃:另一種產于北美的核桃樹親緣品種,樹更小,樹皮的顏色更灰暗,堅果外有厚實的漿果狀外殼。

        4.美洲山核桃::樹高36米,樹皮呈黑色,隆起,對生小葉。生長在北美潮濕的地區。卵形薄殼果實,富含脂肪,比其他所有植物都多。

        5.榛子:高大灌木,生長在山坡野地。卵形至心形葉,邊緣有齒,棕黃色柔荑花序,果實富含營養,外被葉狀多毛卵形外殼。

        6.甜栗:高5-30米-,角質大葉,長條形,邊緣有齒。生長在溫帶多林地區。堅果2-3個長在一起,外包球狀厚實的多刺毛外殼,搗碎后剝出果實,煮沸并搗成糊狀。不要同七葉樹相混淆。后者有掌形大葉,其堅果有毒。

        第153頁7.山毛櫸:樹型較高,伸展挺拔,樹皮光滑發亮。角質葉,尖卵形,有波紋,葉前端盾尖,多生長在闊葉林區。堅果較小,呈三角形。根據種類的差異,每個多毛的外殼內有2-4個堅果。果仁的蛋白質含量高,可以生吃、燒烤或榨油。

        8.橡樹類:大量生長在山坡多林地區。許多的具有深裂口葉子,但葉子的前端均為圓盾形。剝去橡栗外殼,煮幾分鐘,換水去除苦澀味,或者在冷水中浸泡3-4天也可。此外,也可與草木灰和木炭埋在一起烤燒,并不時澆水;橡栗烤熟后碾成粉可以面粉或飲料的替代品。

        9.阿月渾子/開心果:生長在地中海東部至阿爾卑斯山一帶的溫暖地區,其他地方也有引進的品種。樹高10米,卵形小葉,對生。堅果簇生,有綠色的果仁,外包紅色果皮。生吃或燒烤均可。

        10.杏樹:野生品種生長在歐亞大陸溫暖、干燥的荒野,各地都有引進的。類似桃樹,梭形葉呈灰綠色。堅果外包綠色的厚殼,簇生。堅果有苦澀味的不能食用,這類果實含有氫氰酸。

        如果堅果很多,可用來榨油,如山毛櫸的堅果等。先剖開果殼,取出果肉,用文火煮,當油漂浮在水面上時就可收集;或者冷卻后再分離收集。果油要貯存在陰冷地方,最好是密閉的容器中。一般來說,450克堅果可產油270毫升。 生長在生長在生長在生長在生長在生長在生長在生長在生長在生長在生長在生長在生長在==第154頁

        有毒植物

        同種類繁多的可食用植物相比,生長在溫帶地區的有毒植物很少。下面簡要敘述有毒植物的特征,要仔細掌握。

        接觸中毒

        人體的皮膚同毒漆樹、毒櫟、毒常春藤接觸,就會受到嚴重刺激,引發皮疹。要立即用清水沖洗受刺激的部位(參見健康部分“中毒“篇)。

        1.毒漆樹:高2-6米,樹干無毛。小葉,卵形對生,背面有黑色斑點,白色的漿果簇生。生長在北美東南部沼澤地區。

        2.太平洋漆樹和毒橡:與毒藤相似,但樹更小,直生。卵形小葉,有三片,總是向上生長,白色的漿果。生長在北美部分多林地區。

        3.毒藤:樹更小,只有-米,莖纏繞或直立生長。復葉上著生三片小葉,葉子形狀多變,綠色的花,白色的漿果。生長在北美的多林地區。

        4.寶石草:常與毒藤結伴而生?;ò瓿实S色,略為帶有橙紅色斑點。豆莢爆裂時能射出刺激性的汁液。

        食用中毒

        5.奪命草:高約30-60厘米,莖基部著生長條形的葉子。綠白色六瓣花稀疏地著生在花莖頂端。生長在北美的草地及多巖石、多林地區??梢灾旅?。不要同鴉蒜和百合混淆在一起。

        6.曼陀羅:平均高90厘米,卵形葉,邊緣有齒,白色鐘形大花,果實有刺。廣泛生長在溫帶的大部分地區,在熱帶地區也有分布。氣味十分難聞。整株都有致命的毒素。

        7.毛地黃:高1.5米,蓮座型葉叢,基生直立花莖,頂端著生筒形、淡紫紅或黃色花序;在曠野的地方分布很廣。各部分都含有高濃度的毒素,可影響心臟功能。

        8.舟形烏頭:高達1.5米,扁平的肉質葉,指狀,分杈,有毛。黃色或藍紫色的覆瓦狀花瓣,兜帽形。生長在潮濕的陰涼地區。多數具有藍紫色花。毒性很強。

        9.毒芹:高達2米,莖多而分枝,中空,外面有紫色的斑點。對生復羽狀復葉,復傘房花序,白色小花,根部也為白色。生長在荒野草叢中。氣味難聞,毒性很強。

        10.水毒芹:平均高0.6-1.3米,分枝較多,莖上長有紫色的條紋,根密生,奇數復葉,小葉有雙齒狀裂口,復傘房花序,簇生白色小花??偸巧L布在水邊。氣味十分難聞,有毒,一口就可致命。

        11.毒莓:高30-60厘米,對生復葉,小葉有齒。小花,通常為白色,簇生在莖頂,白色和黑色漿果。多數生長在森林陰地。整株的各部分都會引發頭暈、惡心,嚴重刺激腸胃。

        12.奪命顛茄:高達1米,分枝較多,卵形葉,鐘形紫色或綠色花著生在葉腋,漿果呈亮黑色。生長在歐亞大陸的灌木叢林中。整株的各部分,尤其漿果,毒性很強。

        如果在辨別植物時粗心大意,有些有毒植物就很易被誤認成可食用植物,因此一定要格外小心。

        首先,必須學會辨認毒芹和水毒芹,它們廣泛生長在歐亞大陸及美洲地區,都屬于傘形科植物。具有傘形花序的植物很多,而且都簇生著密集的小花,很難區分。

        傘形科植物還包括大量可食用的品種,但是如果不能十分肯定無毒,就不要冒險采集,有毒的植物即使少量食用也會造成嚴重后果。

        除了以上圖示的有毒植物之外,以下列出的一些也應該熟悉。

        毛茛屬:分布廣泛,高幾厘米到一米,從南到北都有生長,甚至北極圈內也有生存。它們都呈閃亮的黃色,花瓣五片或更多。不要食用所有的這類植物,否則很可能導致消化系統嚴重病變。

        羽扁豆屬:高30-90厘米,類似栽培的品種,生長在草地及曠野之中。羽狀復葉,車輻狀小葉,有裂口。覆瓦狀花瓣藍色或紫色,偶爾也有白色、黃色或粉紅色的花。整株的各部分食用后都會引發胃腸部不適。

        巢菜屬:高15-45厘米,生長在草地和山坡上,通常為羽狀復葉,小葉對生。覆瓦狀花,五花瓣,呈黃白色、粉紅色和淡紫色。有些毒性很強,一定不能食用。假火燒蘭:生長在潮濕陰涼地帶,有些為草本的。卵形葉,具條棱,類似鈴蘭。白色或黃綠色花下垂,簇生。食用后會使人致死。

        天仙子:生長在曠野,植株高大中型都有。經常在沿海邊分布。莖上多毛,卵形葉,葉緣有齒,上端葉無柄。淡紫色花朵,氣味難聞,劇毒。

        有毒漿果

        加拿大蝙蝠葛屬:生長在北美,藤本狀攀緣類喬木,黑色的漿果簇生,容易被誤認成野葡萄。但無卷須,每一漿果內只有一粒種子。

        茄屬:中到大型木質草本,散生,類似灌木。生長在灌木叢林中。葉通常為寬梭形,葉柄長。漿果為綠色到黑色,紅色、黃色、白色的豆有。盡管外形很類似,但是可食用的漿果通常更為結實,更木質,漿果更小,但數量更多。如果懷疑有毒,就不要冒險了。

        五葉地錦:生長在北美,屬于攀爬類植物,類似藤本,在歐洲也有引進。長葉柄,掌形葉,有卷須,小葉緣有齒。小漿果呈藍色比野葡萄稍小,簇生。其他具有藍色漿果的品種,可以食用,同藤本的不同,沒有卷須。

        鼠李類:灌木,有些為喬木,生長在溫帶的灌木叢林中,有時在潮濕的地方。卵圓形葉,葉緣有細齒;漿果呈黑色,簇生在莖上,味道苦澀。食用后會導致嚴重的腹瀉。

        此外,大量查閱相關書籍,你可以掌握更多有關的植物學知識。了解探險目的地及途經區的植物尤其重要。第157頁

        樹木類

        高大的喬木可以提供多種富含營養物質的食物,如水果和堅果等,這對于求生者十分珍貴,尤其是在沒有其他可以用植物的地區更是如此。

        下面簡要介紹一些溫帶及其以北地區生長的樹木。熱帶樹木,如棕櫚類,在熱帶植物部分有專門敘述。

        樹皮  喬木樹皮的內層(形成層)營養豐富,比較嫩,可以食用。春季來臨時營養價值最高,這時汁液開始流動。選擇樹莖的底部或暴露在外的根部??捎玫秳冮_外皮,取出內皮這一部分比較甜,可以生吃———但是長時間悶燒后更有利于消化,從而減輕胃部的負擔。也可以燒烤,碾碎成粉狀貯存。

        外皮比較粗糙,木質化,不能食用,但有些的可以入藥。

        內層最佳的樹木

        紅榆:生長在北美,最高達18米,樹干粗糙且多毛,卵形葉,葉緣有齒,背面長毛。

        椴樹:生長在北美,心形大葉,樹皮呈黑色,溝槽多,莖干越向上越光滑。

        樺木:生長在氣溫較低地區。莖干挺拔,有縱向的細槽,樹皮閃亮易剝落,常有瓦片狀裂口。

        白楊:小到中型的喬木,類似楊樹。圓葉,葉柄較長,隨風搖擺。

        美洲落葉松:生長在北美的寒冷地區。高達24米,披針形葉子,沿著嫩枝簇生。

        楊樹:三角形葉子,有明顯的柔荑花序,廣泛生長在北部的溫帶地區。

        楓樹:樹冠較大,有典型的三瓣裂葉,雙翅果。

        □ 云杉:生長在寒冷地區的常綠樹木,呈寶塔形。在嫩枝上生長著堅硬的四棱形針葉。

        柳樹:喬木或灌木,葉子上部的邊緣有齒,后部裂齒較淺。

        有典型的黃色或綠色的柔荑花序。種類繁多,有些生長在極地?!跛蓸洌悍植紡V泛的四季常綠樹木,樹冠為寶塔形。葉子為長披針形,簇生。內皮富含維生素C。

        鐵杉:常綠樹木,類似云杉,具有肥大的披針形葉,簇生在小枝上。它們與同英文名的毒 芹無任何親緣關系。

        注意:除了內皮外,以上所敘述樹木的嫩芽和嫩枝均可生吃或烹煮后食用,但是鐵杉和落葉松除外,它們的嫩芽嫩枝有毒。

        內皮的其他用途

        有些樹木的內皮非常堅固而且柔韌,很容易撕成長條,制作繩索。例如,太平洋群島上土著居民就用莫霍樹的皮制作“圍裙”,先在在藥水中蒸煮一下(參見露營技巧一章)。

        可以大片剝下白樺樹皮,用來制作棚頂的防雨材料,也可制作小容器。北美印第安人就用它來制作獨木舟的覆蓋層。云杉茶

        將云杉的披針形葉子泡在熱水中可以沏茶。采集嫩的綠葉,煮沸即可。水中富含維生素C,直接咀嚼更能獲取維生素。春暖花開時針葉的末梢味道尤其不錯。云杉分布在北方的偏遠地區,那里較難獲取其他的植物性資源。

        樹膠和樹脂  有些樹木的皮層破損后會滲出樹膠或樹脂。能溶于水的為膠,不溶的是脂。它們富含糖類,營養價值很高,可以食用。有些分泌物還有藥用價值,還是生火的好材料———它們都很容易燃燒。

        白樺與楓樹的樹漿  把白樺樹或楓樹皮層割一個“V”形口,從而收集糖漿。在切口下刻一深痕插入較大的硬質葉,將汁液導入預先準備好的容器中。

        按日收集并及時煮沸,在水汽蒸發后,冷卻就會形成糖漿,它可以充分地補充體能消耗,值得嘗試一下。

        有毒樹木

        下面介紹一些含有刺激物和毒性物質的樹木,除山核桃肥厚的根可以食用外,其他的樹木任何部分都不能食用。

        紫杉屬:常綠的喬木或灌木,暗綠色披針形葉子,成熟的果實類似紅色漿果,毒性尤為強烈。

        雪松:原產于生長在地中海和喜馬拉雅地區。枝條伸展后像篷蓋一樣,終年常綠。

        七葉樹:高大的喬木,掌形葉子,白色、粉紅色或黃色的花。不要將它們的有毒堅果同甜栗樹的果實相混淆,后者具有狹長的葉子,葉緣有齒裂,豆莢相對更為密集。

        金鏈花屬:小型闊葉喬木,三瓣葉,長長花枝上開滿了黃色的花。

        黑洋槐:北美樹木,墨綠色的樹皮,對生心形葉,白色花,簇生,豆莢扁條形。加利福尼亞月桂樹:產于北美的常綠短莖喬木,平均高16米,卵形羽狀葉,簇生黃花,漿果呈綠色到淡紫色,簇生葉子,有刺激性的芳香氣味。

        條紋楓:分布在北美的東北部地區。平均高12米,樹皮光亮,有白色條紋,葉子卵形到梭形都有,上部的葉子為橄欖綠到棕色。黃綠色花,多瓣。翅果。

        山核桃屬:葉多裂口,堅果常為圓球形,有些品種的果實及根和樹液都可以食用,但如果不能完全斷定無毒,就不要隨意食用。(后見熱帶有毒植物及其圖例。)

        bookbao.com 書包網最好的txt下載網

        真菌

        真菌類植物烹制后味道鮮美,但首先必須斷定是無毒的。你沒有悔恨的余地。與蔬菜類植物不同,也無法采用“試驗”的相關步驟,必須直接肯定某種真菌是可食用還是有毒的。有些劇毒的并沒有奇異的味道,在吃下去幾小時后甚至也沒有任何不適的癥狀。

        野生蘑菇味道特別鮮美———如果你能確定出那些無毒。真菌本身是由許多線形細胞組成的。對于地面生真菌來說,菌蓋會脫離地面,背面含有眾多的生殖孢子。某種真菌是否出現還要根據季節與氣候決定。

        多數真菌都直接生長在地表———單生、環生,有時也大片生長。在肉質莖上有一碗蓋或杯蓋形頂部,孢子著生在頂蓋腹面的海綿樣組織中,這類組織的大小、形態與色彩是辨別菌株的重要依據。有些真菌,比如塊菌,完全生長在地表下面,很難尋找。還有些生長在樹上及樹樁截面上。有些從形狀上就可以辨別,如檐狀菌。還有些種類的個頭很大,單個生長。

        營養價值

        真菌的營養價值處在肉類和蔬菜之間,比蔬菜的蛋白質含量高,有時也含有較多的脂類。

        比較好的真菌,如牛肝菌屬的真菌,熱量值與同質量的蔬菜差不多。礦物質含量———真菌比菠菜含有較多的磷,較少的鈣。多數的真菌中含微量的維生素B復合物,偶爾也含有維生素C,不過許多可食真菌都含有維生素D。雞油菌屬還含維生素A。

        真菌分布廣泛,數量眾多,一年里合適的季節,通常為夏秋季節,總能迅速收集到足夠飽餐一頓的量。

        制作  拋棄有疑慮的,將采集來的無毒真菌洗干凈,撕成條狀的碎片,煮沸。許多檐狀菌略帶些苦澀味,必須徹底煮熟。生長在地上的鮮嫩真菌可以直接加到肉湯或與其他食物中一起烹飪。第161頁

        真菌的貯存

        真菌類富含水分,但也容易晾干。在供應充足時,盡可能多收集一些,貯存起來備用。先將莖與菌蓋分開,然后放在干燥的巖石上曬干,可以將菌蓋腹面朝上晾曬。牛肝菌屬真菌,要先除掉菌蓋下面的海綿組織。徹底晾干后,盡可能放在密閉的容器中儲存。生吃前先放入水中浸泡使其膨脹,或者加入湯和燉菜中。

        識別傘形毒菌  有毒的傘形毒菌———尤其是能致命的鬼筆鵝膏及毀滅天使———很容易與可食用菌類混淆。一定要遵循下面的原則:

        避免長有白色菌褶,莖干基部有菌托的(杯狀附著圈)以及帶菌環莖干的真菌。

        避免任何正在腐爛的真菌。

        除非能肯定是可食用的———否則扔掉。

        傘形毒菌與無毒傘菌的區別

        傘形毒菌

        無毒傘菌

        孢子

        白色

        紫褐色

        菌蓋和莖

        無變化

        有些檫傷后變為黃色

        菌蓋

        粘滑,并有松散小塊

        總是很干燥,少量小鱗片

        成熟的菌褶

        白色

        灰紅色、粉紅色或巧克力色

        菌褶

        部分或全部隱藏

        從不隱藏

        氣味

        類似馬鈴薯或蘿卜

        杏仁

        位置

        從不在開闊的草地上生長

        書包 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可食用真菌

        識別可食用真菌并沒有統一的固定規則。不要相信神話中的那些傳說“有毒真菌剝皮后就無毒了;有毒的煮沸時會變色,”并非如此。烹燒并不能消除它們的毒性。

        要學會辨認一些常見的真菌———這里都有圖示。還應記住一些致命的毒菌家族,如傘形毒蕈。平常要隨時留心增加這方面的知識。插圖:

        cap-菌蓋

        gill-菌褶

        ring-菌環

        stem-莖

        volva-菌托

        生長在樹上的真菌

        生長在樹干或樹樁上真菌,個體常常較大,羽狀,無毒,分布廣泛。

        1.牛排真菌:常常著生在橡樹上,頂蓋為鮮紅色,下面呈粉紅色,圓蓋好比一條大舌頭,紅色的菌蓋含有鮮紅的汁液,菌肉粗糙,略帶苦味,嫩小的味道更好。先浸泡使其變軟,然后整個加在燉菜中。常常在秋天生長。

        2.多孔屬真菌:菌蓋直徑可達30-40厘米,呈亮橙黃色到黃色。黃色的海綿組織,多肉。著生在闊葉喬木上,尤喜橡樹及其他的常綠林木。多在夏季生長。

        3.鱗狀多孔屬真菌:菌蓋直徑達60厘米,常為群生。菌蓋背面有黑色的條斑,腹面為白色。生長在闊葉的喬木上,尤其是榆樹、山毛櫸和懸鈴木。春夏秋都有生長。挑選嫩小的,整個加在燉菜中。

        4.牡蠣菇:群生,深藍色的貝殼狀菌蓋,直徑6-14厘米,白色的菌褶,菌肉也呈白色,常年生長在闊葉喬木上。味道鮮美無比,可以撕成碎片煨燉,也可晾干后保存。

        5.蜜環菌屬:絳黃色或棕色的菌蓋,直徑3-15厘米,白色的菌褶,成熟后逐漸變成棕色,菌肉呈白色,帶狀菌根。常生長在闊葉喬木和針葉樹木上,春夏秋季生長,群集生長。撕碎后加在燉菜中食用。

        地面生真菌地面生真菌生長在地面的土壤中,種類繁多,有些品種毒性很強。

        6.巨脹球茹:球狀,直徑為30厘米,外表光滑且堅韌,呈白色,隨著生命周期的增長而逐漸變黃。重達9千克。生長在夏末秋 初時的叢林草地中。選擇完全為純白色的嫩菌肉,味道十分鮮美,也可晾干后貯存。

        7.雞油菌:杏黃或卵黃色的漏斗形真菌,直徑3-10厘米。向外展開折疊的菌褶也有黃色的。群集生長在樹蔭下,尤其喜歡山毛櫸樹木。叢夏季開始生長。味道十分鮮美;需煨燉10分鐘。不要同絲膜菌屬混淆。

        8.號角菇:號角或漏斗形,菌蓋邊緣粗糙,向下塌,為棕黑色,直徑3-8厘米。比較光滑,莖干為灰色的條形。菌株常生長在闊葉林中,尤其秋季時的山毛櫸林木上。燉后食用,也可晾干備用。

        警告:真菌十分鮮美無比,但是必須確認無毒

        傘形真菌中任何切口處菌肉變黃的都不能食用(見黃斑蘑菇)。有些嫩菌蕾彼此間很難區分,容易與劇毒的傘形毒蕈類相混淆。

        1.可食用的野蘑菇:外形類似野生蘑菇,但菌蓋直徑可達15厘米。鮮嫩的有粉紅色菌褶,成熟時變為紫棕色??梢陨郴蚺霟?。

        2.落葉松蕈:有鱗狀的淺褐色色菌蓋,直徑達20厘米,鮮嫩的菌褶為粉紅色,成熟后變成黑色。莖上有菌環。群生在夏秋季森林中的空曠地方。味道鮮美無比,類似茴香。

        3.洋蘑菇:類似相應的栽培品種,白色菌蓋直徑達10厘米,成熟時略帶淺棕色。菌褶粉紅色,成熟后變為棕黑色。秋季生長在草地中,周圍少樹。生吃或烹制都可以。

        4.木蘑菇:與可吃的野蘑菇外形相似,不過它生長在森林———常常是針葉林中??梢陨曰蚺胫坪笫秤?。

        5.黃斑蘑菇:外形類似其他的傘形真菌,但菌株的破損處會出現黃色的斑點?;坑泻苊黠@的亮黃色斑點。有毒,味如木炭,夏秋時節生長在草地及森林中,千萬不要食用。

        6.環柄菇屬:棕黃色的菌蓋,長成后逐漸出現黑斑,菌蓋直徑達30厘米,菌褶為乳白色,莖細長,灰白色雙層菌褶。夏秋之季生長在森林及空曠的草地,味道類似巴西堅果或杏仁。

        7.鬼傘屬蘑菇:圓形菌蓋上有淡棕色或白色斑紋;菌褶為白色,成熟后變成淡紫紅色,最后變成黑色墨汁狀。夏秋時節群生在空曠的草地中。采集那些菌褶仍為白色的嫩菌。切記:不能與酒精同時食用,否則會發生中毒。

        8.青紫色食用傘菌:菌蓋淡藍紫色,成熟時變為棕紅色,有波紋狀菌邊。菌蓋直徑達10厘米,菌褶略顯藍色,菌莖為纖維狀,也呈淡藍色。常常在秋冬時節生長在混合林木中。味道香甜鮮美,但有些人食用后會產生過敏反應。

        9.美味牛肝菌:棕色菌蓋,直徑達20厘米,短莖厚實為粗圓柱狀,菌肉為白色,秋季生長在森林里的空曠地帶。所有的牛肝菌都有一層海綿狀微孔或塊狀菌褶。全球各地都分布有許多可食用的品種,可以采集后晾干貯存。避免任何帶有粉紅色或紅色孢子的真菌,除非確定可以食用。有些是劇毒的。

        真菌的其他用途許多檐狀菌是很不錯的引火材料,可用來保存火種———點燃后可以慢慢熏燒幾個小時。

        磨刀皮帶真菌十分堅韌,可用來磨刀或制作軟木塞、硬膏和引火物等。

        大馬勃菌可用來止血。

        樹菌富含丹寧酸,可治療燒傷。

        有毒真菌

        警告:下面僅列出部分有毒真菌的圖示,如果無法確保某種真菌無毒,就不要冒險。毒性最強的是某些鵝膏毒傘菌,它們的菌株基部都有杯狀的基座或菌托。

        1.毀滅天使菌:整菌為白色,菌托不太明顯,莖干上長有鱗片,菌蓋直徑可達12厘米,夏秋時生長在樹林中。有甜味,含有致命的毒素。嫩小時類似松蕈傘菌。

        2.死人帽菌:菌蓋為橄欖綠色,直徑約12厘米。莖干蒼白,菌托大而顯著,菌肉和菌褶為白色。常生長在橡樹或山毛櫸林中,是毒性最強的真菌之一。

        3.美洲豹菌:棕色菌蓋,直徑為8厘米,厚實,有斑點。菌褶為白色,莖基部有2-3圈的菌環。生長在林蔭地,尤其是山毛櫸林木上。有劇毒,常致命。

        4.毒蠅傘:菌蓋亮紅色,有白色斑紋,菌蓋直徑達22厘米,常常在秋季生長于針葉林中。

        5.蘇云金桿菌(Entoloma sinnuatum):灰白色的深凸形菌蓋,直徑15厘米,菌褶為黃色,成熟后變成淡紫色。堅實的白色菌肉略有動物的肉味、苦杏仁味或蘿卜味。夏秋時節在草地及叢林中群集生長,尤其是橡樹和山毛櫸林中。劇毒。很容易同松蕈類相混淆,不過它的莖上沒有菌環。

        6.Inocybe Patonillardii:嫩小是為白色,長大后逐漸變成棕黃色,菌蓋直徑為7厘米,菌褶嫩小時為白色,后來變成橄欖棕色;菌株擦傷后,會逐漸變紅。夏秋季生長在闊葉林中,尤其是山毛櫸林木中。菌莖上沒有菌環,但嫩小的容易誤認成松蕈類。有致命毒素。

        7.毛頭棘菌(Paxilus involutus):菌蓋結實,為棕黃色號角狀,帽沿向外翻,直徑約為12厘米,菌褶為棕黃色,柱形菌莖。常生長在樹林中,尤其是樺樹林中。有致命的毒素,注意不要誤認為可食用的黃色真菌,如雞油菌等。

        8.絲膜菌屬(Cortinarius peciosissimus):整棵為紅色到紅棕色,屋頂式的菌蓋,直徑為2-8厘米,菌褶上也為紅棕色。秋季時生長在針葉林中,不太常見,但毒性很強。顏色稍淡的Cortinariusorelanus生長在闊葉林中,也有毒。都具有蘿卜的味道。千萬不要同雞油菌相混淆。含有致命的毒素。另見Agaricus xanthoderma(黃斑傘菌),圖示見前面的可食用真菌類。

        中毒癥狀誤食有毒的真菌后中毒癥狀各不相同,下面再介紹一些典型的癥狀:

        死人帽/毀滅天使:中毒癥狀緩慢,在誤食后8-24小時內就會出現癥狀———嘔吐、腹瀉、極度口渴、盜汗和痙攣等。一天后癥狀就會明顯緩解,然后又會重新發作,并且更為劇烈。90%的中毒者在2-10天就會死于肝功能衰竭。目前還無藥可救。

        蕈毒堿毒素:多種毒菌都有這種毒素,會引發神經系統損傷。

        飛傘菌:誤食后會引發嚴重的腸胃不適、精神錯亂、非自主的身體扭動及痙攣,隨后會出現昏睡不醒。病人通??梢宰孕谢謴?。

        Inocybe Patonillardii及其種屬:誤食后會導致眩暈、失明、盜汗、體溫下降。嚴重的還會死亡。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北半球及極地植物

        下面介紹一些在極地地區頑強生長的植物。此外,許多溫帶的植物夏季也可在遙遠的北方生長。

        1.紅杉:高大的喬木,高達23米,多毛的嫩枝上密生著黃綠色針葉,樹皮粗糙呈暗紅色,整株為寶塔形。生長在北美干旱地區。嫩枝頭可以生食或熟吃,針葉可制茶,內皮煮熟后可以食用。

        2.黑杉:比紅杉矮小,針葉更短。生長在北美的多霧地區,許多相近似的杉木生長在北美和歐亞大陸北部。食用部分及方法參照紅杉。

        3.拉不拉多茶:芳香的常綠灌木,平均高30-90厘米,葉狹長,葉緣稍卷,葉子腹面為白色多毛,五瓣白花。生長在北美,葉片可沏茶。

        4.極地柳:苔原類灌木,平均高30-60厘米,圓形葉子,柔荑花序黃色。春季時嫩莖、葉、莖的內皮以及剝皮后的幼根均可食用。葉片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桔子的7-10倍。

        5.蕨類植物:生長在遙遠的北部森林及苔原地區,主要是夏季潮濕暖和的地方。僅僅食用頂部的嫩莖。清洗時要除去所有的纖毛,最好采用清蒸。

        6.云莓:很少高達30厘米。葉片多裂口,呈白色。漿果成熟時為亮紅色,可以生吃。

        7.美莓:形狀類似小型的覆盆子,無刺,三瓣葉,紫紅色花,橙紅色或黃色漿果,可以生吃。生長在北美及歐洲部分地區。

        8.熊莓:生長在極地地區,形體小,木本植物,常綠的革質葉,淡紫色或白色花,簇生的紅色漿果,烹飪后食用。

        9.冰島苔蘚:苔類植物,簇生的革質葉,灰綠色或棕色。成熟時莖高達10厘米,有許多帶形的枝條。先浸泡幾小時,然后整個煮。

        10.馴鹿苔:苔類植物,高5-10厘米,常常大量簇生,中空圓形莖,為灰色,枝條類似鹿角。浸泡幾小時后要煮幾個小時。

        11.石牛肚:苔類,中央的莖附著在巖石上,外形為圓泡狀,灰色或棕色。有些具有瘤狀外表,有些的外表光滑。營養價值很高。需浸泡幾小時,再整個煮熟。

        對于求生者來說,苔類植物是非常重要的營養來源。不僅僅只在極地地區———不過在這里可能更為重要,同其他極地植物相比,苔類更有營養。探險家們曾依賴石牛肚生存了很長時間。但是要小心,生吃可能會引發疼痛性的腸胃刺激,因為它們含有苦酸。浸泡一夜就可以去除苦味,然后再整個煮熟,再烤燒后,更加清脆爽口。

        如果成功地獵獲了一頭馴鹿,可以食用其胃中半消化的苔類食物糜,這種物質很容易消化,有些愛斯基摩人把這當作絕妙的美味佳肴。

        沙漠植物

        沙漠求生的主要障礙是水問題。在考慮哪些植物可以食用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些貯水的喬木及仙人掌屬的植物,這十分必要。沒有水時盡量不要進食;消化過程會消耗更多的體液,加速脫水。

        1.桶形仙人掌:生長在北美的西南地區,平均高1.2米,可生產1升以上的可食用汁液,有時還帶有苦澀味,汁液呈乳狀。通常不要結出植物的乳狀汁液,它們要么有毒,要么有刺激性,但桶形仙人掌例外。從仙人掌肉質的葉頂端切開,搗爛內部的髓漿,然后倒出來飲用。只有再危急時刻,走投無路時才值得冒險。

        2.仙人果:樹墊狀的肉莖成串生長,長有許多尖銳的星形小刺。黃色或紅色花。卵形的紫紅色漿果,剝皮后可以生吃。柔嫩的肉莖剝皮后烹燒———除去尖刺,壓榨肉莖可獲得水分。原產于北美地區,現廣為分布。尖刺非常厲害,要小心。在非洲不要與大戟屬植物相混淆不同之處在于大戟屬植物有乳狀汁液。

        3.草菝葜:在###地區分布著多種該類植物。個大,形狀怪異,莖短,多汁,枝葉末端有指狀肉質葉。星形花,很容易辨認,可能長有毛刺?;ê统墒鞎r發出濃烈的腐肉臭味,是該類植物的特征。切開莖就可吸取汁液。

        4.龍舌蘭:莖基部密生著劍狀革質葉,蓮座型葉叢,柱狀的長花莖,上面著生大量黃紅色花。沒有花的莖干部分可以烹制后食用。生長在墨西哥、南美、南部歐洲、非洲、亞洲、美國南部及地中海的部分地區。在潮濕的熱帶地區及干旱的荒漠地帶也有分布。

        5.野葫蘆:西至撒哈拉,東到印度都有分布;各處都有栽培的品種。匍生,有木質的卷須,圓球形的大漿果。沒有成熟的漿果煮熟后味道更佳,種子炒熟后也可食用,嫩葉烹制后也可食用,花可以生吃,咀嚼嫩莖就可以獲取水分。

        6.海棗:野生的品種,靠水生長。從北非到印度都有分布;各處均有引種。高而細長的莖頂部簇生著一束長羽狀葉,高達4米。漿果和嫩莖的生長錐均可生吃;嫩葉烹制后可食用。樹干富含汁液,其中糖分含量很高,煮沸后可獲得糖漿。

        7.猻面包樹:高大的喬木,從非洲到澳大利亞都有生長。成熟的樹干高達9米,根部水分含量較多。絳紫色漿果,長10-20厘米。漿果和種子均可生吃,嫩葉需要煮熟后食用。

        8.金合歡樹:從非洲到澳洲北部廣泛分布,中型的喬木。羽狀復葉,對生小葉,葉腋部著生有球狀花序,不同品種,花色各不相同,白色、黃色或淡紫色都有。從根部可以獲取水,種子炒熟后即可食用,嫩葉和嫩莖需煮熟才可食用。

        9.稻子豆樹:生長在地中海地區沿岸的荒地中,從撒哈拉經阿拉伯地區至印度東部都有分布。在瑪爾特地區幾乎是惟一生存的樹木。莖高達15米,對生常綠復葉,葉腋部著生有紅色小花,革質肥厚的豆莢,果肉中營養價值很高,可以生吃。堅硬的棕色種子可以像麥片一樣烹制。

        熱帶植物(1)

        熱帶地區生長著大量的可食用植物,除非十分熟悉它們,否則最好先吃棕櫚、竹類以及常見的水果。1.西谷椰子:生長在東南亞的熱帶沼澤及洼地中,各地都有引進的品種。中等樹木,高達10米,樹干多刺;長葉、嫩而脆,呈彎曲弓形。莖干的肉質皮層淀粉含量很高。

        2.聶帕棕櫚:高6米, 扇形長葉簇生在莖基部;生長在東南亞。果實富含糖分,松脆、鮮嫩、可口,莖的生長錐味道類似卷心菜。

        3.芭蕉或大蕉:高3-10米,在熱帶地區廣泛分布;淡綠色的羽狀大葉。堅硬的大蕉漿果只有烹制后才可食用。它的淀粉含量較高,但糖分比較少。莖的生長錐、幼莖和根內皮均可食用,味道也很不錯。

        4.桄榔:高達12-20米,莖干上粗糙而多鱗片,頂端著生的葉與西谷椰子相似,但更為直立;黃色的果枝。野生品種生長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收集樹汁后沸煮,就可熬成糖漿。

        5.藤條棕櫚:攀緣類,羽狀葉片,具有鉤狀彎曲的頂部,攀緣生長在其他喬木上。常生長在原始熱帶雨林中。膨脹的莖、種子和生長錐均可食用;根部可制作上等的鞭子。

        6.魚尾棕櫚:平均高10米,莖光滑,具有多層環形莖環;羽狀長復葉,卵形或條帶形小葉,對生。在原始熱帶雨林中有許多類似的種類。用途同西谷椰子相同,但漿果不能食用。7.椰子樹:高達30米,廣泛生長在熱帶的潮濕地帶。大堅果簇生在葉片基部,纖維質的椰子果外有一層光滑的果殼。還沒有成熟的乳狀果肉也可以食用,樹汁煮沸后就可以熬出糖漿。

        其他類的熱帶棕櫚樹還有:

        皮刺棕櫚:分布在美國,細長莖,亮黑色的皮刺。紅色或黃色漿果煮沸或烤燒后即可食用。

        卜那洼棕櫚:分布在巴西和圭亞那,小漿果,為淡紫色,長約2厘米。果肉和種子均可食用。

        巴西椰子樹:分布在熱帶南美地區,性喜潮濕,常生長在有潮汐漲落的河灣。漿果有柔軟的紫紅色肉髓,可以食用。

        多數棕櫚嫩莖的生長錐都可食用———選擇那些不太苦澀的。生長錐常常包在冠狀葉片中,或著生在莖基部。如果不能確定,最好不要食用不太了解的漿果,尤其是在遠東地區———有些漿果含有結晶物,食用后會引乏腹部劇烈疼痛。

        8.番木瓜:小型喬木,高2-6米,莖柔軟而中空,莖頂部簇生著羽狀葉,葉基部著生暗綠色的大堅果,外形似木瓜,成熟時變成橙色或黃色。廣泛生長在所有的熱帶潮濕地區。漿果可以生吃,嫩葉、花和嫩莖煮熟后均可食用。煮時至少需要換一次水。小心不要把沒有成熟漿果的乳汁濺到眼中。熱帶植物1.辣木:高10米,對生卵形小葉,奇數復葉;黃白色的小花,棕色三棱形果莢,有25-38個種子。野生品種生長在東非和南亞地區,現在各處均有引進的品種。葉和嫩果可以生吃或烹制后食用;將成熟的果莢撕開后烹制;根可作調料。壓榨根和葉片獲得的汁液可以治療炎癥。

        2.芒果:廣泛分布在溫暖潮濕的地區,中到高大的常綠喬木,狹長的黑色革質葉,簇生在枝頭。卵形漿果,直徑7.5-13厘米,綠色到橙黃色不等,可以生吃。有些人會對芒果的葉片產生過敏反應。

        3.甜果:木本植物,高5-6米,卵形到長條形革質葉,花與馬木蘭花類似?;揖G色球形多汁漿果由許多小果組成。原產于原始熱帶雨林中,現今在各地均有分布;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區有兩種可食用的品種:南美番茄枝和番荔枝屬植物。

        4.酸果:分布廣泛,高達12米。大漿果,外形類似鱷梨,綠色,堅韌,堅果的皮上有脊,重達2公斤,酸味濃烈。

        5.野無花果:廣泛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有些還生長在沙漠地區。蔓生莖,有氣生根,常綠的革質葉。果實直接生長在枝頭上,類似梨果,可以生吃。木質化的果實或長有刺激性絨毛的果實都不能食用,不要采摘。

        6.面包果:喬木,高15-20米,大葉,有深裂口。瘤狀的漿果,外殼光亮,內有乳狀的汁液。生長在大部分的熱帶地區。漿果的淀粉含量高,可以生吃,不要先要剝去果皮以及果皮內粗糙的斑塊。

        熱帶植物(2)

        7.梧桐:最初是在中南美洲發現的,現在廣泛生長在熱帶地區,高大喬木,高達30米,掌形葉,樹干的基部有根腫斑。果莢中的漿果含有黑色的花生仁狀種子,除去外面的刺激性的絨毛后就可生吃了。

        8.印度枳:高2.5-4.5米,木本植物。樹枝上密生有硬刺,黃色或灰色漿果,為圓球形,成熟時直徑可達10厘米。生長在印度、緬甸及喜瑪拉雅山脈的部分地區。其近親柑橘的漿果可以生吃,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

        9.Bignays(Antidesma ):常綠灌木,波形長條葉,長15厘米,生長在東南亞的熱帶叢林中。漿果的果肉中多籽,形狀類似小葡萄,直徑1厘米,成熟時叢綠色變為白色、紅色,最終為黑色,可以生吃,最好榨成汁作飲料。

        盡管原始雨林中分布有大量的可食用果樹,能夠提供充裕的食物,但是果實多分布在高大喬木的樹冠上,不太容易獲取,除非爬樹或者想辦法使它們掉下來。對于類似葡萄的白藤屬植物,可以從基部砍斷,然后扯下莖頭嫩枝。從頭部以下約2米處砍斷,將上部的嫩枝剝皮,切成小段在火上烤熟后食用。有的味道相當不錯,有的則略帶苦味。

        1.錫蘭菠菜:攀緣藤木,外形似葡萄,卵圓到心形葉,綠色到紫紅色,淡紫色肉質花,現在生長在大部分的熱帶地區。嫩葉和莖烹燒可以食用,維生素含量高。

        2.羅望子樹:枝葉茂密,高達25米。常綠的復葉,淡黃色的花,花梗為紅色,棕色豆莢,果仁可生吃,維生素C含量高。種子和嫩葉可作燉菜,剝去嫩莖的外層后,里面的內皮可以咀嚼?,F在分布在許多地區。

        3.果阿豆:生長在原始叢林中的攀緣植物,藍色梭形葉,豆莢四棱形,長達20厘米。嫩豆莢煮熟后味如扁豆,嫩種仁類似花生。成熟的種子炒后食用。嫩葉味如菠菜,可生吃。厚實的根部中蛋白質的含量比馬鈴薯高,生吃或煮熟均可;晾干后,切成片油煎或燒烤。

        4.薯蕷類:具有不規則的三瓣葉,攀緣類植物,根像蘿卜;生長在熱帶叢林。塊根甜而多汁,可食用。種子生吃有害,必須完全煮熟。

        5.花生:小灌木,果實長在地面下。盾形的小葉對生,黃色花。成熟后沿莖向下挖出表面多皺褶的果莢。種仁富含營養成分,果莢晾干后很容易貯存。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

        6.木薯:在熱帶地區分布廣泛。生長在適宜的土壤中,莖高達5米。葉柄較長,掌狀的復葉,有5-9片小葉,著生在節狀莖上。肥厚的塊根不能生吃,含有致命的毒素,。很容易貯存。

        7.鐵樹:喜陰小灌木,高2-5米,莖的頂端輪生著橢圓形的革質綠葉,有時為微紅色,開花后就會結出紅色漿果。生長在部分的熱帶地區,尤其在太平洋各群島分布廣泛。肉根富含淀粉,煮熟后可食用。

        8.芋頭:廣泛分布在熱帶的潮濕地帶,莖高約1.5米,心形或箭形大葉,著生在基部;橙黃色的花。塊根的味道類似馬鈴薯,但生吃有毒,必須煮熟后才可食用。

        在熱帶雨林中,最好沿著溪流搜索食物行。任何陽光能直射到叢林地表的地方可食用資源都很充裕,河岸旁常常是空曠的草地,類似蔬菜的野生植物能夠旺盛地生長。

        爬上高處,透過叢林枝葉查看周圍地形。在開闊的地帶,視野更開闊,可以看清棕櫚及其他可食用植物的分布。標注好方位,這樣在需要時就很容易找到。一棵有價值的樹木可以提供十分充裕的食物資源。

        如果可食用的資源并不太豐富,就不要費力砍倒果樹,否則反而會消耗大量能量,得不償失;盡量先尋找那些容易獲取的食物。

        一次不要采集太多,以免吃不完浪費掉了。在熱帶地區,采摘后的食物很快就會腐爛。

        1.空心菜:蔓生,葉片為淡綠色,花為白色,總是生活在淡水中,常在水中漂浮的植物,主要生長在東南亞。老莖上有刺,嫩莖和嫩葉煮熟后可食用。

        2.蓮:水生植物,長莖,藍綠色盤狀葉,伸出水面?;ò隇榘咨?、黃色或淡紫紅色。嫩葉和剝去外皮的莖煮熟后可食用,種子除去較苦的胚皮后可以生吃,根莖也可食用。主要生長在亞洲及非洲和北美的部分地區。3.睡蓮:生長在湖面、江河和溪水中在熱帶的非洲、印度和北美都有分布,有時在溫帶地區也能發現。心形葉,漂浮在水面上。大型塊根富含淀粉,莖烹燒后可以食用,種子微苦,營養價值很高。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書包網

        熱帶植物(3)

        4.野山藥類:品種繁多,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的叢林及開闊草地。藤本,莖扭曲纏繞在木本植物上。有些品種有可食用的氣生塊根,地下部分包括有一到多個更大的塊根。晾干后很容易保存。有些野生品種生吃有毒,為了安全,一定要燒熟后再食用。塊根在烹制前必須剝皮。

        5.野稻谷:單子葉草本植物,高90-120厘米,廣泛生長在熱帶及溫帶地區。搓揉稻穗從而除去粗糙多絨毛的谷殼,將種仁煮或炒,熟后再食用。晾干后也很容易貯存。

        6.甘蔗:栽培的甘蔗,在熱帶地區廣泛分布,偶爾也能見到野生品種。高而細長的圓莖有許多節。剝去外苞葉,莖就可咀嚼,吸取甜美的汁液。

        7.黍:熱帶的谷類植物。有時生長在干燥的野外,草本,高達幾英尺,莖頂著生棒狀花序,種子類似芥末籽,煮熟后可以食用,也可熬粥。

        8.竹子:大型草本,多生長在潮濕地帶。竹筍生長迅速,味美鮮嫩,可食用。剝去外包的竹葉,然后切成片狀,炒熟即可。開花竹的種子也可食用。竹子還有許多用途,例如作建筑材料,制造竹筏,也可制作各類器皿等。注意:竹莖受壓后,反彈力很大,突然間釋放可能會擊傷自己。

        除了上面圖示的可食用植物,還可通過類比相應的栽培品種來辨認,如南美產鱷梨,就是許多野生動物包括美洲豹所喜愛的食物;再如整個柑橘類,共有60多個野生品種,生長在印度、馬來西亞至中國大陸一帶,有些在高海拔地區也有分布。但注意馬錢子果盡管與橘子形似,卻含有致命的毒素。

        在熱帶地區,選擇更為自由,因此要堅持食用那些確實無毒的植物,否則只有經過前面介紹的測試方法確認無毒后,才可少量食用。

        下面介紹一些其他可能遇到的可食用植物,按照建議去做,味道都還不錯。

        棕櫚類扇椰子:生長在熱帶非洲、南部印度及緬甸的部分地區,大型扇形葉片,三瓣形堅果,果髓柔嫩,可以食用,汁液是不錯的飲料?;ò曛懈缓嗵堑闹?。

        鋸櫚:常生長在美國東南部至中美洲的沙灘地帶。平均高1~2米,扇形葉長而堅硬,白花簇生,橢圓形黑色漿果。幼嫩的生長錐可以生吃或烹制。

        絲蘭:分為許多種,生長在美國至中美洲沿海的沙地中。常綠,木質莖。堅硬劍狀葉,簇生。有白花的頂生花簇,六瓣。紫紅色的漿果為橢圓形,可以生吃,也可烹制。

        堅果類巴西堅果:廣泛生長在南美的熱帶森林中,高大喬木,高10-30米不等,卵形長葉,葉緣多皺。黃色花。球形的木質果實和暗褐色的可食用的三角形種子,有15-30粒。。

        腰果:生長在原產于南美東北部地區,現廣泛生長在熱帶地區。灌木或中等大小常綠喬木,心形葉,寬大而革質,對生?;ǚ奂t色到黃色。只有那些梭形肉質果梗的堅果才可食用。連皮皮和生吃有害。注意:烹制時散發的煙或蒸氣都有毒,可能傷害眼睛。

        欖仁樹:生長在熱帶灌木叢林中,尤喜在沿近海岸地區生長。革質大葉,成年的喬木高10米,嫩枝有著顯眼的圈環。堅果外包纖維狀暗綠色肉殼,簇生在枝頭,可以食用。

        昆土蘭堅果:喬木,高12米,生長在澳洲東北部,狹長葉片,呈梭形。圓形堅果,外被綠色果殼,成簇著生在樹枝上。

        漿果類番石榴:生長在中南美洲,各地均有引種。小喬木,莖干稍稍扭曲,高達10米,樹皮為淡棕色,卵形葉,對生,葉子背面有小絨毛。白色花,淡黃色漿果,類似蘋果,果髓為白色到粉紅色,酸甜可口,里面有許多種子。生吃或煮熟均可,維生素C含量高。

        柿樹:生長在東亞和美國南部溫暖干燥的地帶,各地均有引種。高達20米,波紋小葉,梭形,可泡茶,維生素C含量高。漿果類似西紅柿,黃色、紅色到紫紅色,可以生吃,也可烹制。

        紅毛丹:生長在東南亞的熱帶森林中,高達20米。樹皮為棕黑色,樹枝上密生著暗綠色的小葉片。小花,綠色。小漿果為毛發狀,簇生,成熟時為紅色,果髓——不是種子,白色多肉,維生素C含量高,可以生吃。分布在同樣地區的還有較小的普拉丹,紅毛丹的變種。鈍脊的漿果,黃色果髓,味道很不錯。

        榴蓮果:高大喬木,高達40米,原產于生長在馬來西亞和加里曼丹,東南亞有引種。綠葉為長梭形到卵形,黃色的漿果表面有釘刺,容易辨認,乳色的果髓(不是種子)柔軟,有刺激性氣味,但味道可口。

        馬來果:高15米,綠葉寬大呈梭形,邊緣有波紋,粉紅色花,簇生,漿果紅色,類似蘋果,直徑至少有5厘米,有玫瑰的芳香味,可以生吃。

        番櫻桃:樹型更小,但黃色或白色梨果味道很不錯。兩者都原產于馬來西亞的熱帶叢林中,各處均有引種。

        五斂子:生長在印度尼西亞的熱帶森林中,小型喬木,平均高度約為8米,密生淡綠色梭狀小葉,白色或淡紫色小花,簇生,黃色果實,縱向上隆起,截面呈星狀,長-厘米,可以生吃,不過有時較酸。

        莽吉柿樹:生長在東南亞原始森林中,高達12米,暗綠色的革質葉對生,大花,黃紫色,漿果紫色至棕色,圓形,類似西紅柿,里面有五片果瓣,可以生吃。有多種變異品種。

        西番蓮果:攀緣植物,原產于巴西,各地均有引種。莖長而扭曲,三瓣的裂葉,白色或紫紅色花,卷曲,容易辨認。卵形漿果為紫紅色,內含多個種子,果髓稍酸。熱帶美洲分布有許多可食的西番果樹。

        木菠蘿:起源于印度的南部,現在廣泛分布東南亞,外形似面包果。樹高25米,暗綠色革質卵形葉,邊緣帶有波紋。大型的瘤果重32千克,可以生吃,最好烹制;種子炒熟后可食用。

        蔬菜類秋葵:灌木類草本植物,有很多的種類,五瓣黃花,簇生,花數多達40,被稱為“淑女指”,是胃部不適病人的理想食物,可以生吃,種子需要炒熟后才可食用。

        馬鈴薯:野生品種生長在安第斯山脈一帶。但要小心它類似番茄的漿果———有毒。野生番茄的漿果與它非常相似最好不要食用。。馬鈴薯的塊根食用前一定煮熟(食用馬鈴薯的塊根之前一定要將其煮熟)。

        甘薯: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但熱帶地區最多,同時栽培品種的分布也很廣泛。蔓生藤本植物,心形葉片,有時具紡錘狀大塊根,可以烹制或燒烤后食用。它們的損傷部位會滲出乳狀的汁液,但無毒,淀粉含量高。

        豆科: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多數都是由栽培品種衍生的。莖扭曲,蔓生。豆科植物具獨特的“覆瓦狀花”,顏色不同。長豆莢里含有種子,類似栽培的品種。種子營養價值極高———但要煮熟。

        蛇瓜:生長在印度、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一帶,蔓生藤本,瘦長形葉,漿果,有時長達2米,常為亮紅色,煮前先撕成片。

        書包 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有毒熱帶植物

        熱帶植物中也分布著一些有毒的,小心不接觸下面介紹的植物———它們或者有毒,或者接觸時會刺激皮膚。

        1.白色紅樹:樹干纖細,生長在紅樹沼澤中,高達6米,從熱帶的非洲東部到印尼和澳洲都有分布。樹皮為蒼白色,有許多鉛筆狀的根,葉片從梭形到橢圓形不等,黃色花,白色漿果,圓而小。樹汁會刺激皮膚而起皰,濺入眼中危害極大。

        2.蕁麻樹:在熱帶地區廣為分布,常依水而生,小喬木,寬大的梭形葉片,外長刺毛,花枝下垂———很像栽培品種的蕁麻。有許多種類,有的生長在溫帶。刺激皮膚的刺毛也與蕁麻相似,但毒害更大。種子的毒性也極強。

        3.豆科攀緣植物:分布在灌木或小型喬木林中,攀緣植物。掌形復葉,有三片卵形的小葉,葉腋著生有多毛的穗狀紫色花序,豆莢為棕色多毛。皮膚其花或豆莢與皮膚接觸都會受到刺激,注意:絨毛落入眼中嚴重的會導致失明。

        4.馬來亞大風子樹:高大喬木,高達20米,生長在東南亞,主要是馬來西亞的熱帶叢林中,心形葉螺旋狀著生,綠色花穗,棕色大漿果,梭形,簇生。各部分均有毒,尤其是漿果———種子中含有致命的氫氰酸。

        5.麻風樹:生長在熱帶叢林中的小喬木或灌木,大葉,有楓葉形的缺口。黃綠色小花,黃色果實,類似小蘋果。種子甘甜,但含有油脂會導致食用者急性腹瀉,種子里的其他含物也有毒,十分危險。

        6.馬錢子:小喬木,對生卵形葉,桔狀果實為白色到黃紅色,種子含有馬錢子堿,是致命毒素。主要生長在印度,在整個熱帶地區分布有多種不同的品種。

        7.蓖麻:生長在熱帶的灌木叢林中,類似小灌木,掌形的復葉,梭形小葉,如指狀,黃色花,帶刺的三種子豆莢。種子會導致嚴重腹瀉,有時會致命。

        8.印度毒莓:外形類似常見的草莓,蔓生的草本,復葉有三片小葉,紅色漿果,類似草莓,但不是白色花,而為黃色,生長在溫暖的荒地中。漿果毒性很強,甚至能使誤食者喪命。

        以上僅僅列舉了一少部分典型的有毒熱帶植物,其他應注意的還有:Renghas(Gluta):生長在印度東部至東南亞的部分地區,汁液具有很強的刺激性。

        海濱果:分布在西半球的熱帶地區,小喬木,樹皮蒼白而光滑,小毒果,與蘋果相似,汁液有毒?!跎澈袠洌阂采L在西半球,高大有刺的喬木,樹汁有刺激性,濺入眼中可能導致失明。漿果分瓣,類似小南瓜,也有毒。第184頁

        海濱植物

        生長在海濱的植物多數喜歡高鹽分的土壤。不過,在適當的季節中,也可以發現許多其他少見的可食用植物在海邊附近生長。

        1.濱藜屬:平均高90厘米,灰色莖。梭形或三角形灰色葉,花穗上著生白綠色小花;喜歡生長在鹽堿地中,在內陸地區也分布著一些品種。嫩葉烹制后可食用。

        2.海甜菜:蔓生,莖紅色,角質暗綠色葉片,葉梗很長;綠色小花,簇生于葉腋。生長在歐洲海岸地區,葉片可以生吃或煮熟。

        3.海馬康草:高約30厘米,藍綠色肉質葉,有裂口。淡紅或紫色花,豆莢卵形。肉質葉和嫩豆莢均可生吃,或作為燉菜調料。

        4.海蓬子:常常蔓生在鹽堿地中,節狀黃綠色莖,高30厘米左右,許多棵密生在泥澤地中,單根莖高約15厘米。莖頂端著生微小的黃紅色花,幾乎看不見。巖海蓬子:外形似灌木,株莖矮胖,傘形花序,黃色花,花序直接生長在莖頂端。和上面的沒有聯系,但是生長在鵝卵石以及懸崖上。厚實無毛的胖莖與肉質的灰綠色葉均可以生吃,烹燒后可以浸出汁液。

        5.辣根草:平均高25厘米,暗綠色的肉質葉,心形,小花白或粉紅色色。廣泛分布在海岸附近??酀妒譂庥?,最好先在清水中浸泡,求生時就顧不得這些了。維生素C含量很高。6.海甘藍:與蘿卜相似,灰綠色肉質葉,四瓣白花,球形豆莢,分布在歐洲的海岸。葉片比較粗糙,最好烹制后再吃;地下莖,撕成碎片,完全煮熟再吃。

        7.海斌刺芹:高約60厘米,冰藍色葉片,白色葉脈,葉尖部為藍色。廣泛生長在歐洲的北部地區。長長的根,挖出后撕碎,再煮熟。

        8.婆羅門參:蔓生草本植物,灰藍綠色的肉質小葉,舌狀,對生,莖頂端簇生粉紅色道藍紫色的五瓣花,生長在北歐的海岸地區,葉片可以生吃或烹制。

        9.蘇格蘭拉維草:具有芹菜的香味,高約90厘米,紫色的莖,兩綠色的葉子,,微小的白色花頭,分布再北歐的海岸地區。葉片中維生素C含量很高,可以生吃,也可將嫩葉和莖加到其他食物中烹制。

        熱帶海濱植物

        基本由棕櫚屬各種類組成,在舊大陸的熱帶地區也可找到。

        露兜樹———因具瘦長螺旋式著生的葉片而得名。樹干基部有突出的氣生根。在海濱全年都可收集到球形、多瓣的水果,有些品種的果實還相當不錯。

        野李:在近海岸地區,也可以發現。

        酸李:通常是有刺的小喬木,黃色漿果形似李子,內有可食的紫色果髓。熱帶地區分布有許多相關品種。

        其他的還有西番蓮的果實———常生長在熱帶美洲近海岸地區,以及具肉質莖的海濱馬齒莧———生長于近海岸和鹽澤地中,整株都可食用。

        海草和海藻類

        多數的海藻都生長在淺海域,附著生長在海底或巖石上,但在深海中也有一些漂浮的藻類。生長大量海藻的海邊,水面常為藍綠色。到了淺海區就變為紅色,更深一點的海域水面表現為棕色。

        1.海萵苣:整株為淡綠色,類似栽培的萵苣,生長在大西洋及太平洋海底的巖石上,尤其是在河水的入???。洗干凈后煮熟即可食用。

        2.腸藻淡:綠色,腸狀,最長達50厘米,常見的短些。生長在海邊淺水池中的巖石上,或者在鹽水沼澤中。整株均可食用,也可晾干后貯存。早春時的腸藻營養價值最高。

        3.巨藻:圓柱形的短莖,藻帶扁平呈波浪形,橄欖綠到棕色,比較長;生長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濱的多巖石地區??梢陨?,最好煮熟再食用。

        4.鹿角菜:紫色到橄欖綠色葉,杈狀,分枝多;常分布在大西洋海岸邊到淺海底。洗凈煮熟再食用。藻葉晾干也可貯存,放在陽光下暴曬,直到出現白色鹽跡為止。

        5.糖藻:黃棕色藻葉,長而肥厚,緊緊附著在巖石上;生長在大西洋、中國及日本的海域。嫩藻葉可以生吃,煮熟后味道更好。

        6.掌狀紅皮藻:扇形藻葉,多裂口,紫紅色,短藻莖;生長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地區。革質藻葉,有甜味。晾干后咀嚼,味道如同煙葉。

        7.紫菜:不規則薄的片狀藻葉,紅色、棕色或淡紫色;分布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煮到變軟后搗成糊狀,同谷物混合制作蛋糕,味道相當不錯。

        海藻富中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很高,是理想的求生食物。這里介紹的幾種都很常見,可以放心食用。

        盡管海藻無毒,但有些品種含有機酸,會強烈刺激消化道,有些品種會導致嚴重腹瀉。如果不能十分確定是否可以食用,每次只食用少量。即便是能夠食用的藻類,在開始時每次也盡量少吃,直到腸道完全適應。如果缺少淡水,就不要食用海藻。如果條件允許,可先將它們放在淡水中清洗,這樣可以除去部分的鹽分。

        選擇那些生長發育良好、附著牢靠的藻類,不要撿取被潮水沖上來的“次品”。聞起來有異味或很難聞的都不能食用。用手指碾碎一小塊藻葉,靜置幾分鐘,有刺激性藻酸的藻類會釋放出讓人難受的氣味。所有的海藻在離開海水后如不及時晾干,很快就會腐爛。采集后要盡快食用,或晾干保存。

        淡水藻類 ?。福钪樵澹荷L于北美和歐亞大陸的淡水藻類,球形綠色葉,生活在池塘中,常常緊貼著巖石生長。晾干后可用作增稠劑。只有呈亮綠色新鮮的念珠藻才可以食用。所有的藍綠藻都不要食用,它們有毒,常常在靜滯的淡水池中漂浮生長。藍綠藻葉片咀嚼時味道同青草相似,可采用這種方法識別。 第188頁

        書包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陷阱及其布置(1)

        對付多數的野生小動物,設置陷阱要比追逐狩獵效率高。即使獵槍已瞄準了小動物,但是由于它們太小,很難一槍擊中。而布置陷阱卻更容易,同時又能省出時間來尋找其他食物。人

        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復雜陷阱,真是煞費苦心啊。但是這些陷阱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搭建。對于求生者來說,只有那些相對容易記牢和構建的簡單實用型陷阱,才最需要。但是,由于每種動物都有各自獨特的生活習性,還須掌握許多針對性的獨特陷阱。如果某種陷阱沒有效,可以試試其他的———這個過程就是不斷從失敗和錯誤中獲取新經驗。

        求生者必須超越博愛主義的束縛,優先考慮保全自己的生命。不幸的是,某些很簡單的陷阱也會給動物帶來巨大的折磨。也有快速致死型陷阱,是為捕獲特定的動物而設置,如勒死型,但是,要是碰巧套住了其他動物的腿,也可能會讓它們痛苦很長時間。因此,必須定時查看是,否則就會延長獵物的痛苦,同時也為其他肉食性動物偷吃增加了可能。才外,也有可能出現,獵物在過長時間痛苦的掙扎后重獲自由———它們甚至咬斷一翼或肢,或用其他自我殘的方法成功地逃離。

        仔細研究動物的身體特征以及生活習性也可以避免許多錯誤。選擇誘餌和設置地點十分重要。要不斷嘗試,耐心等待。獵物初次遇到新鮮事物時一般都有疑慮,慢慢就會逐漸接受———這時就更容易上當。

        即便是在行走的途中,也可設置一些簡便的陷阱,收獲也會頗豐的。如果打算在某地露營時間較長,那就可以很好地策劃和設置了。陷阱設置得越適當,數量越多,成功的幾率也越高。

        盡可能大范圍設置,而且能控制的陷阱線,早晚各檢查一次,取下獵物后重新布置好。必要時還可以修復,多次不起作用的陷阱以移到其他地方。為了提高效率,在設置陷阱時必須使其靈敏性很高,“彈無虛發”??赡芎脦状问〔拍軗Q取一次成功———不必沮喪失望。如果陷阱沒有被觸動,而誘餌卻已不翼而飛,就說明誘餌沒放好位置,或者是由于觸動機關不靈,重新設置時要考慮到這兩方面。

        在規律性地查看過程中,可以同時瀏覽該地區,留意任何蛛絲馬跡,擴充或改正自己對周圍環境的相關知識,同時也可了解植物及其他有用=======資源,為以后采集做好準備。

        小知識:

        誘餌可以引誘獵物,在危急時刻食物可能十分短缺,但是考慮到會使獵物上鉤,付出小小的代價也是值得的,它會帶來更為豐厚的回報。

        地點選擇  查找獵物的蹤跡,它們奔跑時留下的足印可能是從巢穴至飲水或進食處必經的路線。沿著這一路線找到任何自然的險口———動物必須經過的地方———設置落石阱。獵物穿過障礙物的通道,也是布置陷阱的好地方。

        陷阱不要太靠近獵物的巢穴,在這里常它們常常靜伏聆聽、嗅探氣息,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引起它們的疑慮,從而靜臥不動,或改變路線。也不要把陷阱設置在動物飲水的地方,在這里它們也很警覺,稍有異常就會引起注意。

        如果將陷阱設置在動物固定覓食場所,也許會使它們避開并改變活動路線。不過在驚慌失措時,動物們往往會慌不擇路,本能地選擇最短的路線逃跑,這就是那些很明顯很粗劣的陷阱也時常奏效的原因。特別是受到驚嚇的兔子,最容易落入陷阱中。

        陷阱的設置  設置簡單的陷阱只需要繩子或金屬線即可。金屬線可以很容易使繩索張開。救生用的馬口鐵罐上的金屬線就十分不錯。更復雜的裝備也只不過需要一把利刃———用來加工木料。選擇材料十分重要。要選擇彈性強而且堅韌耐用的木材,不要選擇枯死的樹木。榛木很易彎曲,彈性強且很有力量,是理想的首選材料。

        陷阱的類型  陷阱設計專家們會列出以下需要的材料:軋刀、扼繩、吊架、纏網、落石、圈套等。獵物很容易被彈性幼樹設計的吊架吊在空中,幼樹越高,承受力越強,就越有效。有些陷阱需要綜合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設置。

        設置規則

        請遵循以下基本規則設置陷阱:

        1.不破壞原來的環境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陷阱及其布置(2)

        不踩踏獵物留下的足跡。在遠離動物行走路線的地方完成所有的準備工作,任何蛛絲馬跡都不能留下。

        2.隱蔽蹤跡

        構建和處理陷阱時,不要在周圍留下明顯的人的痕跡———如足印等,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戴上手套,以免留下汗跡和氣味。學者榛木設置陷阱,不要選擇與背景反差大、有特殊氣味的松木。因為每種樹都有獨特的氣味,獵物對此很敏感———動物的嗅覺通常要比人的靈敏許多。盡管動物怕火,但一般都熟悉煙味,將繩套在篝火上熏一下會掩蓋人的氣味。

        3.巧妙偽裝

        用泥巴涂抹木樁的橫截面。放在地表的繩索也要掩蓋好,越自然越好,同環境越協調越好。

        4.陷阱要強勁有效

        動物上了圈套后,為了逃命會拼命掙扎,,它們會爆發出巨大的力量和潛能,陷阱的任何缺陷都可能導致失敗。

        繩套繩套是最簡單的一種陷阱,任何救生寶盒中都應備有金屬線,用來布置圈套。應該選擇那些不銹鋼材料制成的金屬線,一端有圈,以便使另一端從中穿過。然后,緊緊拴在樹樁、巖石或樹上。繩套是個活結,可以將小動物的脖子或大動物的腿套住。

        可以用繩子、線、金屬纜線等臨時制作繩套。布置陷阱時要考慮獵物的生活習性,如兔類喜歡站在較高的草地上,四處觀察,對周圍環境放心后,才會跳躍式向前奔跑。把繩套放在障礙物前方的一定位置上,正好同它們一次跳躍的距離相吻合。如果繩套太靠近障礙物了,兔子就會沖過去,而不會被套住。

        可以直接用兩根細樹丫支撐金屬線繩套,而活動繩套要保持其張開。

        使用簡單繩套

        用來捕捉兔子及其他的小動物??梢愿鶕袛?,放大到適當的比例,用來對付較大的動物,如狐貍和獾等。

        繩套的寬度為一拳。

        離地面高約四指。

        距離動物奔跑路線上的障礙物為一掌。

        檢查是否牢老栓在了樹樁上,如果需要,可以用樹丫支撐住繩套。

        繃緊的繩套阱

        用有彈性的幼樹繃緊繩套,可以將獵物彈離地面并吊起來,這會使陷阱更為有效。一方面剝奪了動物掙脫的權利,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其他動物偷吃的可能。

        彈性繩套阱

        獵物被套住后會扳動機關,從而幼樹彈起,獵物就被吊離地面了。這種方法非常適合捕獵兔子和狐貍,它可以套住兩個方向的獵物。在動物足跡沿線的自然隘口布置效果較好。

        先制作鉤形扳機(a),鉤在(b)的缺口上。然后將(b)豎直釘牢。(a)的上端拴在彈性幼樹的頂端,使之繃緊而彎曲。如下圖。

        誘餌彈性繩套阱

        原理同彈性繩套,但是增加了誘餌。繩圈平放在地上,誘餌懸在上面。獵物叼起誘餌的同時也就觸動了機關。

        適合捕捉中等體型的動物,如狐貍等。應在開闊地帶設置這類繩套阱,這樣獵物就很容易發現誘餌。最佳之地為森林中的小塊空曠地。

        支撐誘餌的右邊樹樁只用稍稍插入地面即可,因為獵物上了圈套后它必須一起被彈離地面。

        誘餌彈性腿套阱用天然的叉枝或兩根樹枝綁成叉狀的人字形,豎直插在地面上,從被彎曲的彈性樹的末梢引下的線拴在短棍的上端,繩套末端綁在在短棍中央,短棍的另一端與一端系有誘餌的樹枝相接觸,利用人字形叉枝與它們之間的摩擦力使整個裝置保持平衡狀態。繩套平放于誘餌正下方的地面上。這類腿套阱適合捕捉較大的獵物,比如鹿、熊和虎等。對于食草性動物鹿來說,誘餌可以選擇動物血或臭腺,這樣可以喚起它們的好奇心。

        短棍的上端壓在叉枝上,下端壓在綁了誘餌的樹枝上,使拉力與壓力保持平衡,從而使整個系統穩定。

        彈性壓力阱

        繩套臂(b)的一端架在支持臂(a)上,另一端用吊繩與(c)樁側向連接。獵物鉆入圈套后,繩套臂(b)一端就從支持臂(a)上脫落,從而帶動(c)樁上的繩索開關。適合捕捉小動物,如兔子。在獵物經常經過的路線上設置。

        注意繩索開關是怎樣穩定住繩套臂(b)一端的,而另一端又是如何穩定在支持臂(a)上。繩套開關線左端必須靠近開關(c)的末端。

        秋千彈性繩套阱

        在空曠地帶這種設置可以同時控制相鄰的兩條蹤跡線。橫臂上有兩個活動的繩套,被吊線向上吊起,同時被束縛在樹樁的“V”字形槽口上,從而保持平衡。

        陷阱及其布置(3)

        一旦動物上了繩套,就會拼命掙扎,從而使橫臂脫開,獵物便被彈力吊到了幼樹枝頭。

        滾軸彈性繩套阱

        繩套臂橫架在兩個支持臂前側面的圓槽上。向上的繩索扳機線最好稍微后傾,從而保持平衡。適合捕捉兔子和狐貍等。被套住的動物在掙扎中就將繩套臂從支持臂上掙離,彎曲幼樹的反向彈力就會將其吊離地面。在長形的水平棒上設置多個平行的繩套,從而控制更寬的蹤跡,提高陷阱的效率。適合在動物足跡較寬的地方設置。

        平臺陷阱

        適合捕捉較大的動物,如鹿、熊或老虎等。它們相對較重,在地面上會留有凹陷的足跡。在平臺阱的兩邊各設置一個繩套。當動物踏上平臺下陷時,扳機臂就會從平衡臂上脫離,拉動繩套,從而將動物的前腿牢牢套住,進而將其吊離地面。(a)圖原理類似,但要用更大的繩套,沒有平臺,而是通過動物踩脫任何一根平衡臂直接帶動扳機,如果踩翻了下面的,繩套就會緊緊套住小動物的頸部。

        誘餌釋放阱

        將兩根叉狀的木樁固定在在地上,水平臂與垂直誘餌臂在同一側與凹槽相互連接,誘餌臂的上端用彈線拉起來,保持平衡,繩套末端也系在誘餌臂上??稍谏种械男K空曠草地上設置這類陷阱,用來捕獲一些小型的肉食性動物或野豬等。

        平衡臂的橫截面應為四棱形,從而可以卡住有凹槽的垂直誘餌臂上,從而保持平衡。

        雙面四套阱

        將豎直的木樁牢牢釘在地面上,水平的橫臂卡在中部的槽口上保持平衡,兩端各放一份誘餌。將四繩套直接系在彈線上,彈線下部的末端系上小棒,小棒的兩端卡在豎直臂與誘餌臂的小型斜槽上構成正三角形結構,以保持平衡。當獵物觸動誘餌時,就會松動誘餌臂,從而打開機關。這種方法十分高效,也可以捕捉相反方向的獵物。在森林的空曠地帶用來對付小型肉食性動物。

        雙彈性阱

        將兩根彈木的下端分別牢牢釘在在地面上,另一端繃緊,相互鉤住保持平衡。垂直的誘餌臂上端系在彈木上,雙面四根繩套分別系在兩根彈木上。注意觀察彈木上端的掛鉤怎樣設計。繩套金屬線必須足夠堅硬,這樣才能保持適當的 環形。獵物咬中誘餌后,就會帶動掛鉤,彈木就帶動繩套將獵物吊離地面。

        觸動誘餌釋放阱

        將水平誘餌臂的一端插在矮木樁凹口上,另一端同豎直繩的套臂連成

        觸動機關。繩套平放在誘餌下方的地面上。還有一根水平臂,將兩端卡在叉樁上,然后中間用系在繩套臂上端的彈線卡住,從而保持平衡。獵物拖動誘餌臂后,就會觸動連鎖機關,彈線就會釋放,從而帶動繩套將動物吊離地面。

        從繃緊的幼枝頂端拉下的彈線拴在繩套臂上端,同時夾住水平橫臂從而保持平衡。誘餌臂與繩套臂連成觸動機關,并且穩定住繩套臂。

        落石阱

        作用原理:當獵物撲向誘餌時,就會觸動機關,從而使一塊重物落下砸中獵物。適合捕捉野豬、狐貍和獾類等。更大型落石阱可以捕捉體型更大的動物,如熊等。警告:

        大型落石阱對人類也很危險,設計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在偶然情況下,即使沒有獵物觸動機關,落石也可能會落下。即便在求生時的危急情況下,也要確保每個成員都知道落石阱的確切位置。在求生演習時必須警告所有的成員都遠離落石阱所在的地方,演習結束后必須拆除這類落石阱。

        單憑個人力量是無法設置大型落石阱的。落石阱應該設在動物奔跑的路徑上,要與下落的重物保持一段安全距離,否則十分冒險。平衡非常重要———很可能不會一次成功。

        觸動絆放落石阱

        機械原理與觸動繩套阱類似———用釋放棒撐住肘節棒的一端,從而保持平衡。觸動機關的另一端系上長線,利用樹丫作為定滑輪,長線的另一端負著重物。絆線的一端系在釋放棒的中部,另一端穿過重物正下方地面后,系在一個固定點上。用葡萄藤作絆線??捎靡桓鏄队脕砀淖兘O線的受力方向。

        平衡木落石阱

        將叉狀棒的兩端削尖,保證觸動機關靈敏。分叉的一支水平放在重物的下方,前端設置適當的誘餌。豎直叉的上端支撐著橫木從而保持重物的平衡。重物既可用重巖石,也可用圓木。當動物撲向誘餌時,就會帶動叉狀棒,從而破壞了平衡,重物在瞬間即可坍塌下來,砸住獵物。

        陷阱及其布置(4)

        誘餌棒放在落石阱的正下方。

        方形面釋放阱

        扳機接觸的地方,負重的水平棒與具水平分叉的垂直棒之間接觸面應該是方形。將垂直棒的下端削尖,盡可能減小與地面的接觸面,從而提高落石阱機關的靈敏性。

        觸動誘餌釋放阱

        用一根支柱撐起一塊巖石或一捆圓木,將支柱的中部架在固定于地面的叉樁上,從而保持平衡;另一端斜撐在地面上。繩索的一端系在扳機棒上,另一端穿過叉樁系在支柱的下端。誘餌棒的一端支在扳機棒上,另一端支撐住圓木。當動物撲向重物下的誘餌時,就會牽動誘餌棒,從而使扳機棒失去平衡而釋放下來,重物就會隨之迅速砸下。首先要將叉樁垂直釘在地面上。

        奪命落石阱

        先將三根小木樁固定好,兩根平行固定在樹干的底部,另一根固定在跨越動物蹤跡另一方的地面上。將繩索的一端吊起重物,跨過樹丫沿樹干向下,經底部的木樁(用一水平扳機棒夾住,保持平衡),再沿水平方向橫拉,通過地面系在第三根小木樁上。選擇長繩索,從而保證扳機棒在觸動滑落時,重物能夠在瞬間砸向地面?!埃础弊中螉Z命落石阱

        看上去似乎有點復雜,但實際上好記易學,而且效率較高,可任意設計大小。水平的誘餌棒通過凹形切口平衡在豎直固定棒上,鎖棒的尖端斜撐在誘餌棒斜槽上,中部支撐在豎直棒的頂端,上部撐起重物,處在誘餌的上方。注意各交叉部位切口的削法。將鎖棒的下端削尖,從而能迅速釋放。

        尖刀樁阱

        警告:這類阱尤其適合捕獲野豬和鹿———但是它們對人類自身也是極大的威脅。設置樁阱時不要正面面對尖刀。要使探險隊的每個成員都解尖刀阱的確切位置及其危險性。設置能夠引起他人注意的標識。只有在緊急時刻下才可以設置尖刀阱,而且要有人看管。

        尖刀樁落阱

        原理同奪命落石阱一樣,可用石塊增加落木重量,而且在落木上綁上尖刀樁,猛擊加上猛刺,珠聯璧合,效果更好。

        彈性尖刀阱

        極其危險的奪命阱,能有效對付野豬。彈性樹干的上端綁牢在大樹上,下端綁上尖樁。用攀援類植物獲光滑的材料制成一個滑動環(不要用粗糙的樹枝,它可以會絆住機關),系在絆網上。

        在觸動機關(a)的作用下使其保持彎曲。還需要一根棍,穿過滑動環,并拌住彈性樹干合直立的支柱上,保持平衡。動物絆上扳機線后,就將圓環拉開脫離,從而使尖刀樁在樹干彈力作用下迅速刺向獵物。

        水平尖樁阱

        類似彈性尖刀阱,不過將尖刀樁垂直綁牢在繃緊的豎直彈性樹干前端,水平彈性樹干的另一端綁到固定在地面的四根短木樁上。路的兩旁各設一根固定的木樁,其中的一根頂部綁緊一根水平短棒,在機關棒及相應的線環共同作用下,使繃緊的彈性樹干保持平衡。從另一根長木樁上牽出的絆繩,通過一個圓形套環套在水平短棒和機關棒上,構成陷阱的扳機。

        確保將尖樁牢固地垂直捆在彈性樹干上,否則要想刺入動物體內就會很困難,很可能會偏向一旁。

        尖樁的高度應根據獵物的大小而定,還要仔細考慮角度。

        彈性樹干的下端應緊緊地綁在短木樁上。

        切記:正是由于尖刀樁阱具有極大的威脅性,繩索和繩結都必須十分牢靠,確保已繃緊的彈性樹干穩定。不要輕易靠近尖樁阱,在設置陷阱的地方活動時要格外小心。第203頁誘餌彈性尖樁阱

        用懸掛誘餌的絆線來帶動拉環,從而釋放扳機棒,這樣尖樁在彎曲繃緊的彈性樹干的帶動下,就會急速扎向獵物。為了增加其有效性,可以在彈性樹干的相應位置平行牢牢綁上幾個尖樁。棲木尖樁阱

        捕捉猴子十分有效,同誘餌彈性尖樁阱類似,但是用一根樹枝替代誘餌從而帶動整個扳機的開關。如果將安全拉環套在樹干上,必須保證接觸面比較光滑,從而很容易觸動。

        =弓阱

        警告:不要把弓阱設置在他人可能無意闖入的范圍內———這會成為潛在的威脅。用適當的彈木制成一張簡單的弓,然后架在固定于地面上的叉樁上,將箭搭在繃緊的弦上,與絆繩相連的觸動棒頂住上端卡在箭尾側向下凹槽上的扳機棒上,使張開的弓箭保持平衡。用三根相距較遠,固定在地面上的短木樁來改變絆繩的受力方向,從而使獵物觸動絆繩時正好位于箭頭所指的方位。這類阱適合捕捉迎面跑來的大型猛獸或者從絆繩側面靠近的動物(箭會正好射中奔至中前方的獵物)。

        陷阱及其布置(5)

        a:箭尾有弦口,還有用來卡住扳機棒的側下方凹口。系著絆繩的觸動棒前端頂在扳機棒下端,后端頂在固定于地面的矮木樁上。

        b:另一種扳機系統:扳機棒中部的方形凹槽卡在固定于地面的方形木樁上,扳機棒前端的水平凹槽用來平衡緊繃著的弓弦的彈力。再用與前面類似的方法改變絆繩的受力方向。第205頁

        坑式誘餌套索阱

        挖坑會破壞環境并留下持久的痕跡,從而引起動物的警覺。但另一方面,有些動物的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還是會前來試探。狐貍、豬、野貓和獾都會刨坑打洞,這些坑會吸引它們的注意力。當它們伸長脖子嗅聞時,一旦超過了尖樁口就無法再縮回去了。如果用爪試探,也會落入圈套中。

        捕鳥器

        羅網

        在鳥兒經常出沒的樹中設置網是捕鳥的最為簡易的方法。如果沒有羅網,也可以用十字形的交叉繩,系在鳥兒飛行經過的樹林中,鳥兒也可能會誤撞上它們。

        粘鳥膠

        用粘鳥膠可以方便地捕捉小鳥。冬青葉與富含淀粉的谷物混合后加水煮成粘糊,冷卻后就是為很不錯的粘膠。涂在樹枝或其他鳥兒棲息之處,就可以粘住飛落到上面的小鳥。

        懸浮的繩套

        在溪流靠近水面的上方懸掛一條長繩,在上面平行懸掛上一系列的繩套,最好是在蘆葦和小灌木叢中設置。

        誘餌鉤

        將鳥鉤埋在水果或其他的食物當中,這是是一種有效的捕鳥方法。鳥兒會將鉤子誤食到喉中。繩套棍

        將直徑1.25—2.5厘米的繩套相鄰系在長棍或樹枝上,最好利用馬鬃毛,或選擇其他比較堅韌的材料。棍條可放在鳥兒的棲息地或巢穴附近,繩套面朝上。鳥兒落下時就會被套住。抓住一只鳥后不要急著撤去,因為它會引來其他的鳥兒,不多時就會有更多的鳥兒落在上面。

        “4”字形鳥阱

        原理見“4”字形落石阱。用枝條系成金字塔型的鳥籠,用斜棒支撐在誘餌的上方。捕捉小鳥時,也可以迅速制作簡易卻實用的鳥籠:先將所有的棍棒按要求設計好,然后取兩根與底部等長的棍條放在頂部,用繩子將它們與底部棍條一起捆扎好,使得中間排列的棍條都能處于相應的位置。大型鳥類很容易就會毀壞這種鳥籠,捕捉它們必須將每根相鄰的棍條都牢牢扎緊。

        可以嘗試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制作鳥籠。也可選用一只大小適合的盒或盆子,用一根連結有絆線的長棍撐起鳥籠的一邊,手握絆線的另一端,在不遠處隱蔽起來。當鳥兒進入鳥籠下方時,迅速牽動絆繩,拉倒長棍,鳥籠就會迅速落下捉住鳥兒。在鳥籠的四周及其下方撒上少量的誘餌。這種鳥籠在鳥群較多的地方效果最佳。羅網釋放阱

        將鳥網平放在地面上,網的四角用長線系在同根一彈性樹干的頂部,另一根繃直用線連結到扳機棒與彈性樹干的頂端,從而保持系統的平衡。誘餌平臺的一端抵在固定的矮木樁上,另一端抵住扳機棒下沿,整個觸動機關系統要相當敏感,使一只小鳥的重量就可以帶動它釋放。

        在網上及誘餌的平臺上撒一些誘餌,招致小鳥的光臨。當鳥兒落到誘餌平臺上時,就會觸動機關,在繃緊樹干的反彈力作用下,從而使整個網部四角收起,將小鳥圈在網中。注意:如果是在訓練如何設置陷阱,確保明確標記好,以免其他人觸動機關,造成傷害。尖刀阱和落石阱必須有人看管,以免誤傷他人,因為它們可能會造成嚴重傷害或死亡。訓練結束后,所有的陷阱都要拆除。

        書包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狩獵(1)

        首先要學會觀察和辨認獵物的蹤跡;必須具備獵物的相關生活習性及其特征的基本知識,這樣可以幫助求生者充分利用地理優勢。

        在狩獵過程中要盡可能保持安靜,規律性呼吸,緩緩地移動,避免動作太大,減少各種人為的聲響。因為急促而突然的行動會引起動物的警覺、留心嗅聞和傾聽。狩獵時應該逆風,至少不要完全順風。

        黎明時分,多數獵物都會出動,是狩獵的理想時機。傍晚時動物也會出動,但光線迅速變暗,只有相當熟悉地形,并且了解如何返回宿營地才行。如果是在熟悉的地放一般不會有問題

        ,尤其是月明星稀,晴空朗照的夜晚。

        在黑夜降臨前,如果狩獵活動在一小時前就開始了,那么眼睛就會逐漸習慣變暗的光亮,夜視的能力也會增強———不過,動物的夜視能力很有可能會比你的更強。

        白天時,盡量在清晨時上山尋找獵物,中午時返回營地。這樣,清晨上山時,動物的足跡更容易找到和辨別,因為視線的落點更靠近上坡的地面。白天里暖氣流逐漸上升,各種氣息就向上方擴散,因此在下山返回時,就會先聞到動物的氣息。而且經過半日狩獵勞累,下山消耗的能量也較少,此時你會感到步履輕松。

        小知識:

        只要選擇了正確的方式移動,動物都通常不會察覺到你。如果感覺到動物已經瞥見了你的身影,就應當立即屏息不動。它也可能首次見人,好奇心可能比恐懼感更強。保持完全的靜息,直至它們離開或者繼續進食。避免大型的猛獸,如熊等,除非是確實完全絕望無助了,或者在你確信能一次成功將它擊斃時才可一試,否則很可能會由狩獵者成了它們的獵物。

        在獵物沒有發現你之前,盡可能地靠近目標,選準有利的穩固位置,在最佳方位瞄準。精確的迎面射擊十分有效,但只有靠得很近才行,動物也靜止不動,否則是很危險。動物的前膀背側是極好的攻擊點,精確地猛擊后,多數動物都會倒下。糟糕的射擊不僅僅給動物帶來了不必要的痛苦,也會使捕獵者也必須追蹤很長的距離。

        如果一擊便中,要在動物倒下后等五分鐘,然后再慢慢靠近。站在獵物的背面,先觀察。如果獵物只是受傷流血,還沒死亡,等五分鐘就會使它因失血過多而變得十分虛弱,當你靠近時,它已無力逃走了。如果動物受傷后并逃走了,在  追蹤前先耐心等15分鐘,否則會使它整天到處奔走。

        武器弓和箭

        弓和箭是臨時的最有效的武器,也很易于制作。只需花上很短時間去練習,你就會得心應手了。。

        有完全干燥結實的彈木材料當然更好,不過沒有時也可以制出好弓來。如果你打算在那里會呆上數月,就應該貯備一些上等彈木。其他的彈木壽命比較短,因此可以多做幾張弓,失去彈性時,再換一張。

        紫杉是制弓的理想材料———所有古老的英格蘭長弓都是由紫杉木制成的。在北半球分布著五種紫杉樹,但并不是都很常見。其他如山核桃、檜屬植物、橡樹、美國榆、雪松、硬木、樺數、柳樹和鐵杉也都是很理想的制弓材料。

        挑選彈木

        弓柄應選擇彈韌性很好的易彎曲材料來制作。一般長約120厘米,但要根據個人的情況確定。

        選擇適和自己的弓柄:右手放在腰下部的一側,然后握住彈木的一端,左手沿棍向前斜舉伸直,并握住彈木,作好標識,取這段彈木作為弓柄,長度就會很適合。這可就是弓型大小的標準(使用長弓需要更多技巧)。

        加工弓柄

        弓柄的中部寬約5厘米,兩端漸窄,直到為1.5厘米。在距柄尾約1.25厘米處刻上凹槽(a),用來固定弓弦。先剝去樹皮,弓柄削成形后,外面要涂一層油脂。安裝弓弦

        用生牛皮來制作弓弦最為理想,切成寬3毫米的堅韌長條,不過,在應急時也可以選用其他各種繩索。老蕁麻樹皮具有上等的粗纖維,可搓成結實的弓繩。如果弓柄的彈性很強,可能需要相對較短的弓弦。在固定弓弦時只要使弓柄稍稍繃緊即可———只有在拉開弓時,弓柄才應彎曲緊繃,提供巨大的彈力。

        先將弓弦扣在弓柄凹槽上,然后繞兩圈半。如果作弓柄的材料沒有干透,在放置不用時應松開弓弦的一邊,否則就很容易使弓柄變形。書包網 www.niubb.net

        狩獵(2)

        一柄制作精良的硬弓比彈性陷阱更有效,也能更精確地命中目標———但是失去彈性后就不要再用了,應立即換一柄。

        制作箭

        任何直木都可用來制作箭桿,但樺木是最好的材料之一。箭桿長約60厘米,寬6厘米,應該絕對豎直(兩定點間系緊一根彈繩可判斷是否筆直),也要盡量光滑。箭桿末端應刻有一6毫米深的凹槽,用來架在弓弦上。

        檢查每根箭桿末端的凹槽寬度能否容納弓弦。箭羽

        為了提高精確度,可以制作箭羽。羽毛是首選的材料,但其他材料也可使用———紙、輕布料,甚至削成一定形狀的葉子都可。

        a:從頂端開始,撕開羽毛,到羽毛管的中央。 b:將羽毛兩端各留有20毫米寬的羽毛管,以便系在箭桿上。

        c:將箭桿圓周三等分,系上相互對稱的三根羽毛。

        箭頭:

        箭桿的頂端需要尖尖的頭??梢詫⒓龡U前端直接削尖,然后用火烤硬,但是用附加的鋒利箭頭系緊在桿上,效果更好。馬口鐵就很不錯;燧石磨尖也可制成十分鋒利的箭頭。甚至細心制作,骨頭也可以制成鋒利的箭頭。將箭桿的前端從中央部分剖一裂口,插入箭頭后緊緊綁牢。肌腱是很不錯的捆綁材料———濕潤時綁,干燥后會收縮,就緊緊綁住了箭頭?! §菔^

        馬口鐵箭頭

        鍛燒箭頭 骨質箭頭

        =================================.186.=================================

        利用燧石制作武器

        燧石是一種具有暗淡金屬光澤的黑色石塊,常出現在石灰巖地質層中,敲磨破碎后可以制成箭頭、尖刀樁頭、斧刃和刀等武器。選擇大小適合、光滑片狀的燧石。用另一種硬度更大的石塊不斷地敲磨,直至變成需要的形狀,鏟磨使其形成鋒利的刀刃。(見“野外露營”章)

        箭術

        拉弓搭箭,弓部中央與視線保持平行。左手握弓,右手扶箭,沿水平方向朝后拉滿弦,然后突然釋放———箭就會急速地飛出,射向目標。

        多多練習,弓套里多裝幾枚箭,就

        可以快速連射。

        防止被箭磨傷

        許多射手都會發現,箭在飛離弓弦時,常常會磨傷臉頰和手部的皮膚??捎妙^巾或其他布料遮擋臉頰部,手腕部戴上皮革護套保護。

        彈弓

        簡便的彈弓加上普通的小卵石,也可以成為很有用的武器。一根彈性繩索,中部穿上一小塊的彈弓布,兩端固定在彈弓架上,就成了一副不錯的彈弓。皮革是制作彈弓布的最佳材料,也可用堅韌的織物代替。既可用皮革條帶制成彈性繩索,也可用粗纖維搓成繩,但必須保證后者也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堅韌度??捎靡桓鶑椥岳K索將彈弓布穿在中央;也可用兩根等長的彈性繩索牢牢地系在彈弓布的兩邊。

        彈弓技巧

        選擇直徑約為2厘米的卵石,要盡量光滑(粗糙卵石殺傷力更強,但運行軌跡不是弧線,不容易控制)。

        舉起彈弓,瞄準目標,拉緊彈繩,釋放。卵石就會急速沿弧線飛向前方。不斷練習和摸索,直到能夠精確命中目標。要提高精確性,可以調整射擊距離,可能還需要調整彈弓繩的長度。用彈弓射鳥時,可以一次同時發射幾顆卵石。

        木柄皮彈弓

        可能有人稱它為頑童的玩具———但是不要忘了古羅馬人曾用同一原理制成了巨型石弩作為攻城武器。首先需要選取強度大的叉狀樹枝,削成木柄,最好同時有一定的柔韌性———榛木樹叉最棒。還需要一些彈性材料來制作彈弓繩。從汽車或自行車內胎上割下的長條就很不錯(盡管已用舊了,但強度仍然超過了一般地衣物和布料)。

        在彈性橡膠皮條的中部穿上一小塊長方形的彈弓布,方法同前。選取適當的小石塊作“彈藥”。第214頁

        流星錘

        愛斯基摩人用來捕鳥的武器。圓形布內包著多個石塊,用長90厘米左右的彈繩打結系好。眾多彈繩的另一端緊緊系在一起,握在手中。在頭頂快速揮臂旋轉。當離心力超過布與彈繩繩結間的摩擦力時,包有石塊的圓形布就會迅速脫離彈繩,散開的石塊就急速飛向前方,覆蓋較大的面積。

        南美的牧羊人也使用同樣的武器。并且在戰斗中也廣泛運用。

        散開的石塊可以擊落飛鳥,或擊中動物的腿、頸部,從而提供機會捕捉它們。

        標槍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狩獵(3)

        長棍在行走時可作拐杖,一端削尖后又可變成有用的刺殺或投擲武器。長約1.80米的直棍就可制成理想的刺殺標槍。長約90厘米的直棍則可制成更好操作的投擲標槍,長度再縮短一半的直棍還可制成投鏢———精確度更高,能投射到更遠的距離。

        梭槍前端加上各式的槍頭,會更具殺傷力??梢灾谱鳂岊^的材料有:鋒利的燧石、馬口鐵或者直接用尖刀綁在標槍頭部。不過如果僅有一把刀,就不要這樣冒險,否則很容易丟失或損壞刀片。標槍投擲器

        半片的圓木,光滑溝槽,溝槽后端是封閉的,沒有貫通,正是梭槍發射前的著力點。第215頁

        選擇至少有梭槍兩倍寬的大樹枝,制作投擲器。樹枝上最好有一叉柄,作為向前推動的把手。將大樹枝從中部劈開,將中央掏出一光滑的溝槽,前端打通,后端封閉。必須保證溝槽內面十分光滑。先練習幾次,摸索合適的溝槽長度,能夠滿足投擲的標槍以及保持自身的平衡。

        將投擲器舉到肩部水平位置,前端瞄準目標,手握把手,急速向前下方推進。標槍就會在投擲器推動下急速沖向目標。

        捕鳥

        活結繩圈

        一根長桿,前端有一活結繩圈,是捕捉棲息在低矮樹枝上小鳥的有效工具之一。留意鳥類的棲息地和巢穴———記住,鳥類的排泄物會給你許多提示———在夜光較亮的時候,偷偷地靠近,先用活結繩圈套住鳥兒,拖緊繩索后,就可捉住鳥兒。

        捕捉水鳥

        潛入水中,用蘆葦或其他植物偽裝頭部, 小心翼翼地靠近水鳥的巢穴或時常出沒的地方。但要小心鳥類在防衛時是十分兇猛的,尤其是大型的猛禽,如野鵝和天鵝等。

        有些地區也利用大葫蘆瓢戴在頭上。葫蘆瓢上一邊留有口,供呼吸和觀察。葫蘆剛好漂出水面,捕獵者隱蔽在水下,這樣可以很容易靠近鳥類棲息地而不被發覺。為了迷惑鳥兒,可以先在水面上扔幾只葫蘆。抓到野禽后,將其突然拖到水下使其窒息而死。

        坑阱

        在鳥類經常覓食的地上挖一個深約90厘米的洞,寬度根據捕捉的對象而定。在洞的周圍撒上谷物,越靠近洞口,谷物密度要越高。

        先將誘餌放在洞的周圍,等鳥兒進一步前進以獲取更多的食物時,沖趕它們,在慌亂中它們沒有充分有效地展開雙翅,糊里糊涂就會掉入洞中,一時難以掙脫。

        捕捉海鷗

        將裹有石塊的食物向上拋,海鷗在張口銜取食物時雙翅展開,吞食了裹有石塊的食物后,體重會突然增加,瞬時就跌落下來。顯然,這種方法只適和海邊的陸地上。隨時準備好,在海鷗跌落地面時立即趕上去殺死它們。

        危險動物  除了自我防衛外,動物們一般很少攻擊求生者,多數情況下它們更關心的如何避開你。遇到大型動物如大象、犀牛和河馬或者那些屬于需要保護的野生動物的機會很少,。不要把帳篷搭建在動物飲水的水源邊或者有動物足跡的地方。否則,很可能就會被一群大象包圍,或者迎面奔來一頭好奇的美洲獅。

        警告:

        不要招惹猛然間面對的猛獸。在北部的森林地區,熊類會經常出沒在莊稼地搜尋食物,有時會打翻垃圾罐,也可能直接拜會你的營地以便尋找更容易獲取的食物。用噪聲驅趕它們———不要試圖捕捉,也別靠近它們。熊要殺死單個人易如反掌,受傷的熊更具有攻擊性。所有受傷的野獸或困獸都是相當危險的。一般來說,多數動物遇見人時,第一反應就是逃走。如果你堵住了它們的退路,它們就迫不得已應戰了。

        鱷魚極其兇猛,要與它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要當心是否有一條更大的鱷魚在水下追隨著你們。在你用武器刺傷頭部有角動物前,它們可能會用角傷著你。剛剛性成熟的雄鹿在發情期極其好斗。不僅僅只有有蹄動物才能給你致命一腳———鴕鳥踢中也會造成傷筋動骨,嚴重的甚至會喪命。

        常常有許多關于狼的傳說,其實在野外遇見狼的機會并不多。有些童話故事講述它們的貪婪、兇猛,其實都是夸大其詞。狼可能會對你感到好奇,從遠處注視著你。但在被一群兇惡的狼群追趕時,你會發現原先帶著一品脫的食鹽是多么明智啊。如果你傷勢很重,失去了自衛能力,狼群很可能會干掉你。貪婪的鬣狗也會成群地獵食。盡管它們通常比較膽小懦怯,但作為肉食性動物,它們還是非常厲害。遇到人類時它們也許會卷起尾巴逃走,因此,就讓它們去吧,千萬不要輕易攻擊它們。

        大型的類人猿殺死一個人非常容易———但通常它們只會發出要你后撤、不要冒犯的警告,它們一般很少攻擊人類。你可能常會與小猴狹路相逢,這是極其危險的———它們的牙齒十分厲害。動物咬傷后要仔細清洗傷口并徹底消毒,否則很容易感染。被所有的動物咬傷,都可能導致破傷風,被有些哺乳動物,包括吸血蝠咬傷后還可能會引發狂犬病。

        一般情況下,蛇類在沒有觸動時不會造成大的威脅。應留心檢查衣物、床被和各種裝備,以防各類不速之客———爬行類或各種昆蟲隱藏在里面。懂得與它們和平共處十分必要。偶然,也會發現蛇或蜈蚣鉆入暖和的被窩里。這種不愉快的事時有發生,有時一覺醒來,發現一只不受歡迎的來訪者早已舒適地躺在了自己的腋窩下或其他的私處。切記,它們并非要攻擊你———只是貪圖享受罷了。輕輕移開身體,保持鎮定,脫離它們,然后再趕走或殺死它們。

        書包 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捆綁獵物(1)

        傷獸或落入陷阱的困獸危險性更強。在接近前,仔細觀察獵物是否已經死亡。

        將刀或尖樁綁在長棍前端,刺破獵物的頸部和主要的骨骼肌。失血會使它們變得十分虛弱,這樣你就可以安全靠近了,并用棍棒擊破它的頭部。

        如果有同伴,可將獵物牢牢綁在在粗木條上,兩人抬著走會輕松許多。不要把獵物的尸體直接放在帳篷里,否則會引來其的他肉食性猛獸。

        只要將獵物翻轉,四腳朝上,就很容易拖走,甚至大型動物也可以。如果是頭部有犄角的動物,應先砍去頭部,否則拖行十分困難。

        先沿軀干部與粗棍綁緊,再將對應的雙腿捆牢。有犄角動物,可以交叉捆緊犄角兩邊的頭部。

        在設置陷阱的路線上宰割獵物,可能吸引其他的肉食性動物,也許會收獲更多。用獵物的內臟更換陷阱中的誘餌。只要將處理干凈的瘦肉帶回營地即可,這樣也可省去許多力氣。嚴寒的氣候條件下,可將剩余的食物貯藏備用。

        隱藏獵物

        宰割后的生肉應懸掛在肉食性動物夠不到的粗木柱上。還要防范那些具有攀爬能力的肉食性動物。如果只是簡單地把肉懸掛在樹上,貓科動物就很容易偷食。

        在禿鷲以及其他大型食腐性動物出沒的地區,貯存物幾乎不可能一點不受侵犯,因此要盡量在身邊多帶一些。炎熱的天氣,很難貯存肉類食物。動物血液種含有多種重要的礦物質和營養物質。因此,要裝在容器中,帶回營地。蓋好,冷藏,還要防范飛禽及其他的偷食者。

        警告:食用有病的動物有害健康。

        要仔細檢查獵物尸體上的淋巴結是否異常腫大。如果腫大而且變色,就說明有病。任何頭部變形或變色的動物都必須煮透后才可食用?;加卸喟l性粘液瘤的兔子,在宰殺時也得小心。手部的傷口或傷痕都必須仔細包扎好,否則如果獵物攜帶病原菌,就很易侵染傷口進入人體內。

        處理獵物  盡量不要浪費獵物的每一部分資源。處理工作做得好,會最大限度地提供食物來源。對于不能食用的部分,也要充分利用。從以下四個步驟入手:

        放血:如果要貯存肉,這一步驟必需進行。放血后的瘦肉味道更鮮美。

        剝皮:皮革可制作衣物,也可在建棚時擋風避雨。(豬等不需剝皮,因為其皮下的脂肪層很有營養價值。鳥類則需拔毛,通常無需剝皮。)開膛:除去內臟及各種雜碎。

        解肉:從關節處切斷,把肉分解成大小合適的塊,便于隨后采用各種方法烹制。

        放血

        不要浪費了動物的血液,里面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鹽分,這些正是求生者急需的東西。牛血是許多非洲牧人重要的食物之一。食人族土著通過飲用敵人的鮮血來增加力量、增強健康狀況。動物的血可治療因缺乏維生素而造成的眩暈癥。

        將獵物的頭部朝下懸掛放出的血液更多。用繩綁住獵物腿部的肘關節(注意不是踝部———這樣容易滑落),吊在樹丫或自己搭建的支架上。地面上放置容器收集血液。

        需要結實的木料來搭建支架。支架的兩端相互交叉,牢牢綁緊,并固定在地面上,支架上架一橫木,用來懸掛獵物。割開獵物頸部的主靜脈或頸動脈放血。懸掛著的獵物頸靜脈與頸動脈都很明顯,容易尋找。在耳后根部切口,同時要刺斷頸兩側的頸靜脈。也可開口更低一些,在主動脈弓分支前割開,形成“V”字形的切口。如果沒有匕首等刀具時,選擇后一種方式較好。還可將頸部及喉嚨斷開,但這樣可能會同時割斷食道,從而使胃部的食物倒流出來,污染收集的血液。不過如果刀鋒前端不太鋒利,也只有選擇這種方式了。

        對于豬類獵物放血十分重要,豬肉組織里有富含水分和脂肪,血液  若留在其中,會加速新鮮肉腐壞。

        剝皮

        在在動物體溫尚未降低前,剝皮很容易,放完血后即可進行。首先要除去可能會使肉類腐爛的味腺。有些鹿類的在后腿膝關節稍下部位,貓科和犬屬動物的肛門腺。同樣,除去雄性動物的睪丸也很必要。緊貼皮下部位的開口小心剝皮,按圖示的切割線下刀,關鍵步驟如下:

        1.在后腿膝關節上部沿環線切開皮膚,注意不將綁繩切斷。

        2.在前腿的相應位置切開環線。

        3.沿后腿內側向下切開到兩腿分叉處,小心沿生殖器周圍切一環線。

        捆綁獵物(2)

        4.沿腹部中線向下切開到頸部。留意刀鋒不要伸入太多,否則將會切破胃部或其他內臟器官———用手扒開皮膚,插入兩指,刀尖緊貼兩指,刀刃朝外,緩緩地向下切開皮膚。

        5.沿圖中虛線所示的部位切開前腿內側的皮膚。

        這種方法可以避免刀尖深入太多,切中內臟。手指挑起皮膚,刀刃朝外,緩緩滑動,沿腹中線向下切,直到頸部。不要著急,避免傷著自己。小心不要弄壞了完整的獸皮,以方便以后利用。

        接下來,將獸皮從后腿部切口開始從鮮肉上撕開。盡量少用刀。將剝下的獸皮里朝外翻起,再使勁向下拽。

        當后腿部的獸皮剝離后,沿尾部周圍切一環線(生殖器周圍已經切開)。當剝到背部時,直接用手將皮與肉分開。接下來剝前腿。這樣就可以獲取一塊完整的獸皮了。當剝到頸部時,喉部斷口會不停地滴血,狠狠扭曲頭部,就可以阻止滴血。獸皮上粘連的肌肉組織隨后也應切除。單人獨干

        懸掛大型獵物需要費很大勁。如果僅有一人,也可在地上完成剝皮和解肉。為了防止獵物卷縮,可切下有蹄動物的四足墊在下面。

        可以將獵物自然平放,在地面上挖個坑,以便放置收集血液的容器。遵循同樣的剖腹程序,然后先由一邊剝到背部脊骨處,展開獸皮后,將獵物翻過來,壓在剝開的獸皮上,再剝另一半———這樣就可以避免鮮肉直接接觸地面。

        小動物剝皮

        對兔子和其他的小動物可先從胃部以上切開小口(小心不要切破了內臟),然后用手輕松地將皮從肉上撕開。并且將腿與頭部砍斷。

        如果沒有刀,可先折斷獵物的后腿,露出裂口后,再用斷裂物的銳利邊棱切開獸皮。

        開膛

        將剝皮后的獵物仍懸掛在支架上,剖開膛,除去腸子,將有用的內臟分開。先向里擠壓腹部,夾住腹中線上的一塊肌肉,用刀切一道裂口,只要容得下兩個指頭即可。不要直接用刀刺入肉中,這樣會很容易刺破內臟。在手指的牽引下,刀尖向外向上將腹部切開直到肛門,向下切直到胸腔。用手阻止內臟向外滑落。

        夾住腹中線上的一塊肌肉,用刀先切開一道小口,能允許伸入兩指的寬度即可。如同剝皮法一樣,在手指牽引下,先向上,再向下,切開腹腔與胸腔(用手背阻止內臟向外滑落)。

        開膛后,使內臟器官滑落出來,允許其向下懸吊著,這樣可以方便檢查,除去肝臟和雙腎。胸腔內臟器外面覆有胸膜,很容易忽視小獵物的胸膜。切開胸膜,取出心臟、肺與氣管。 確認肛門部位清除干凈了———在白天應該能看清(大型動物用手完成)。至此獵物就比較干凈了。

        解肉

        先沿脊椎骨劈成左右兩半。分別在第十與第十一肋骨間切成兩截,這樣就分出了四大塊。后塊包括排骨肉、腰部肉以及臀部和其他上等肉;前塊多筋,烹制所需時間較長。

        根據獵物類別和烹制方法的差異,解肉的刀法也各有差異。

        1.腰部肉:最鮮嫩的肉———僅占總體積的百分之一,是貯存的首選品。

        2.上腰肉:比腰部肉稍次,剝去脂肪后就可貯存。

        3.臀上肉:適宜煎炒,只需稍微烹制??汕谐蓷l形,風干保存。

        4.臀下肉:多為腿上部的肌肉,較粗糙,可以燜燒,或切成小塊煮。

        5.頂臀肉:后腿前上部的肌肉。烹飪方法同臀下肉一樣。

        6.牛腿肉的上端:后腿外上部肌肉,牛腿肉的最好部分。燒烤后芳香美味。

        7.后肋腹肉:腹部的肉,適合焙蒸和煨燉。

        8.腿肉:口感粗糙,肌腱很多,切成小塊煨燉。

        9.肋腹肉:腹部肌肉向前的延伸部分。需要長時間煨燉,才能煮爛到口感鮮嫩。

        10.胸部肉:烹制方法同上。

        11.前腿肉:最好切成小塊煨燉。

        12.頸部

        13.頸肉:煨燉很不錯。肌腱組織比腿肉少。需慢慢烹制。

        14.頸后肉:比較鮮嫩,通常切成小塊煨燉。

        15~18.肋條肉:適于燒烤,也可慢慢烹煮。

        懸掛貯存

        內臟雜碎要盡快食用,剩下的肉可以懸掛起來保存。常溫下可以懸放兩三天。氣候炎熱時,最好腌制保存,或者直接烹制成熟肉。

        殺死動物后,尸體的肌肉中會釋放一種酸類物質,破壞肌纖維,從而使肉變得松軟。存放時間越長,肉就會越松軟而變嫩,容易切割,口感較佳———但必須沒有腐壞,這樣,同時還可以殺死肉中的有害寄生菌。必須將鮮肉同各種飛蟲隔開:如果它們在肉上產卵,就會加速肉的腐壞。書包 網 bookbao.com 想看書來書包網

        捆綁獵物(3)

        獵物的內臟肝臟

        要盡快吃用。先除去中部位的膽囊,體積一般較大,摘除不困難,但要小心,不要弄破了,否則流出的膽汁會污染鮮肉。從肝上也能看出動物是否有病。若肝臟上白色病斑或有色斑紋,就不能食用。若僅一部分發生病變,可以切除,留下完好的部分烹制。

        肝臟中富含各種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果生吃,營養價值絲毫不會喪失,但是最好稍稍加以烹制。

        胃部

        非常容易消化,是體弱病殘者的理想食物。除去胃部的內容物(也可作“病號飯”),沖洗干凈后,小火緩緩煨燉。胃部的內容物氣味很不好聞,但重傷病人則可能會因為它極易消化而獲救,因為動物已做了大量的破碎消化食物工作。內容物營養價值很高,微微沸煮即可消化。

        在有些地區,豬被屠宰之前只喂食蘋果,然后將豬胃一起烹制,微妙的蘋果香味就會浸入肉中。煮熟后取出胃,內容物可制作調味汁。

        腎臟

        腎臟的營養價值很高,適于煨燉??膳c藥草一起煮。腎外圍的脂肪組織(板油)也很有價值,提煉后可以制作干肉餅。

        脾臟

        大型動物的脾臟也不小,但營養價值不高;小動物脾臟就更有沒必要用了。最好燒烤。

        肺臟:

        味道不錯,但營養價值也不高。任何的呼吸系統不適都會在肺臟上有癥狀表現。帶有黑或白色病斑的肺臟則不能食用。健康的肺應是紫紅色、無雜色。它們還可用作魚餌或陷阱的誘餌。

        心臟

        心肌組織沒有或僅含有少量的脂肪。燒烤或者煨燉,味道不錯。

        腸子

        長的腸子最好用來作臘腸的腸衣。先將腸內壁外翻,清洗干凈,徹底煮透。將等量的肉和脂肪混合均勻,填充到腸衣內,煮熟。放入沸水之前先在沸水中加一些冷水,使水溫稍微降低———這樣可以防止腸衣脹裂。臘腸營養豐富,熏燒后可以保存相當長的時間。干燥的腸子可制作軟鞭。

        雜碎

        大型動物的胰腺或胸腺器官。許多人都把這看作美味佳肴,燒烤或煮熟后,極為不錯。

        尾巴

        剝皮后煮,可制成極好的肉湯。因為其中既有肉,又有膠質。

        蹄子

        屠宰時剁下蹄子,但不要扔掉,它們可以制成極好的燉菜。。清洗時要仔細除去各種臟物和蹄毛。蹄肉煨燉后可制成營養豐富的肉凍。

        頭部

        大型動物的頭部肉也很鮮美。面頰肉可制作精美的菜肴。舌頭的營養價值很高,煮熟使之變軟,食用前剝去外皮。

        其余的部分,或者小動物的整個頭都可以煮熟食用。

        大腦

        可以腌制。也是處理獸皮的極好溶液。



        所有獵物的骨骼都應該熬湯飲用。骨肉湯中富含骨髓和維生素。也可用來制作各種有用的工具。

        處理大獵物:

        請遵循以下原則依次進行:

        1.沿背脊線把肉剖成兩半,刀口應對準脊骨的中央線。

        2.剁下后腿,盡量沿著關節的接合面下刀。

        3.剁下前腿,沿著肩胛骨線切開。

        4.沿頸圈剁下頭部。

        5.割下肋條骨下松軟的垂肉。

        6.將肋骨切開,就可以獲取排骨。

        7.里脊肉是位于背面里側的一塊瘦肉,味道十分鮮美,也適合保存。

        處理豬類動物

        不要剝皮。先開膛,然后放在篝火余燼尚熱的地面上,刮去豬毛。先用熱水燙有助于拔毛,水溫也不要過熱,只要比手所能承受的溫度稍高即可。水溫過高反而會使毛孔收縮,更難于拔毛。豬肉會招引各種寄生物:蜱、虱和蠅等,因此要完全烹煮,確保都被殺死了。

        處理小型動物基本步驟可以參照大型動物的處理方法,也都要開膛剖肚。

        處理爬行類動物

        必須除掉所有的內臟,因為其內臟中可能含有沙門氏菌。在烹制前不必剝皮。將大蟒蛇剁成多段,最好先剝皮,因為蛇皮也很有用。蛇類的處理:應在頭部毒囊后方剁去蛇頭,從頸部撕開,肩胛骨里朝外翻,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內臟,在剖膛時不要刺破它們。用棍子挑起來,然后將皮剝到胃部。稍微傾斜一點懸掛,剝皮就會很容易了。

        處理鳥類鳥類的處理方法基本類似其他動物———不過通常需要先拔毛,但是不需要剝皮。請按以下順序依次進行:

        放血:扯斷鳥類細長的頸部就可直接殺死它們。然后切開喉部,頭朝下懸掛放血。也可以直接切斷舌根下部的主神經和主動脈,鳥兒很快就會死亡,放血也很容易。盡量不要捕食那些食腐性鳥類———它們很可能攜帶大量的蜱、虱和寄生蟲,以及各種容易引發感染的病原菌。

        拔毛:在鳥類尚有余溫時,很容易直接拔毛。先用熱水燙一下,使毛管松軟,但這種方法不適用于海鳥和水鳥———燙毛之后反而會使毛管收縮得更緊。羽毛可用來制作箭羽,也可作絕緣體。從胸部開始拔毛。直接連皮膚剝去也許更省事———但會浪費許多的營養成分。開膛:在鳥類腹部開口,用手將所有的內臟器官掏出來。保留心臟和肝腎。剁去鳥頭和鳥腳。

        烹燒:食腐性鳥類必須完全熟透,以免鳥肉中攜帶任何病原菌。幼鳥燒烤時,肉味更香。第228頁

        魚類及捕魚方法(1)

        魚類是很有價值的食物資源,蛋白質、維生素和脂肪含量很高。所有的淡水魚都可以食用,但是也有些熱帶魚類十分危險,如電鰻等。捕魚需要技巧,但是根據魚類的覓食及生活習性,并利用下面介紹的簡單實用的方法,要想捕魚并不難。

        從狹窄的溝渠到彎彎的海灣,魚類都可生存。不同魚類之間食性習慣差異很大。不同的種類在不同水層、不同時間里覓食。有些魚類捕食其他魚類,有些捕食水生的昆蟲,有些吃草。但只要選擇合適的魚餌,都會吸引它們上鉤的。

        如果你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漁人,當然可以運用嫻熟的技巧了,尤其是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捕魚也會給你帶來許多的樂趣。但如果是因生存的迫切需要而捕魚,那么各種運動類的釣魚技巧并非都是最適用了。最有效的捕魚方法包括夜間垂釣線和刺網捕魚等。

        釣魚地點選擇魚類一般都會選擇最容易找到食物的風平浪靜的水域生活。此外,還應該考慮到氣溫變化的影響。

        氣溫高,水淺,魚類喜歡水池中的陰涼水域。炎熱天氣下,湖中的魚會返回到陰涼的深水區中。

        氣溫較低,應選擇有日光的淺水區。湖中的魚傾向于在溫暖的邊緣生活。

        在河水仍然緩緩流動時,選擇那些相對靜止的水域———例如河的外灣處,或者選擇小河流。

        魚類喜歡在于岸邊的蔽蔭處、巖石水草邊以及沒入水中的楊柳林中游弋。

        釣魚的時機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

        登錄 關閉
        掃碼關注1秒登錄
        發送“驗證碼”獲取 | 15天全站免登陸
        永久免费看A片无码网站宅男

          <form id="55n5d"></form>
          <form id="55n5d"></form> <noframes id="55n5d">

          <em id="55n5d"><address id="55n5d"></address></em>

              <form id="55n5d"></form>